高职学院内部治理的行业专家参与研究
本文选题:校企合作 + 行业专家 ; 参考:《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35期
【摘要】:行业专家参与高职学院内部治理的主要职能是协助学院领导对人才培养相关事宜提供咨询或决策意见,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起到联系双方的桥梁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院校热,企业冷"弊端,其制度构建应包含路径选择、行业专家认定遴选机制、薪酬制度及责任追究机制等几个方面。
[Abstract]:The main function of industry exper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assist college leaders to provide advice or decision advice on matters related to personnel training, and to act as a bridge between the two sides i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a certain extent, it can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hot colleges and cold enterprises" existing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nd its system construction should include the path selection, the mechanism of industry experts' identification and selection, the compensation system and the mechanism of accountability.
【作者单位】: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铁集团株洲职工培训基地;
【分类号】:G7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08期
2 马建松;;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与创新[J];职教通讯;2011年22期
3 刘超俊;;论高职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2年02期
4 严辉华;;高职院校实验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2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红普;朱成俊;彭二宝;王宏颖;;高职“军工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张岩;;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道路解析[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11期
3 薄志毅;李长青;赵小平;崔有祯;高绍伟;姜晶;;高职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工程实践不断线”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测绘通报;2010年03期
4 何英豪;;关于密度计刻度间距非均匀的初等证明[J];成功(教育);2011年03期
5 苏小柱;;高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哲学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陈洁;王荣辉;;论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冉红春;;技能大赛对卫生类职业教育发展的作用探讨[J];时代教育;2012年12期
8 王友云;王丽娜;;浅谈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与实施[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吴国平;郭福春;;推进专业内涵建设转型 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J];大家;2010年24期
10 王岩;;CDIO理念在骨干高职网络技术专业建设中的运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辜川毅;罗小秋;;以“说”促建,以“说”促管,培育高职特色专业[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阿布都热西提·卡德;;汽修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分析[A];2014年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卢珊;科技企业孵化器与创投合作中的补贴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兰小云;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刘松林;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安冬平;涨落中的超越: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自组织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景韵;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课堂教学敏感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7 王坤;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8 陈飞;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调整与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昊宇;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德云;高职教育对鲁西地区农民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超;国际化经营管理人才适应性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娜;高职高专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5 庞亚男;高职院校学生生涯适应性结构及其特征研究[D];鲁东大学;2012年
6 张灵;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有效性的探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7 彭烨;上海市企业行业举办的中职学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倩;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9 苏锦霞;“校企一体化”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体系创新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
10 王翠云;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鑫祥;面向21世纪的职业教育观(上)[J];北京成人教育;2000年03期
2 高培;澳大利亚高职现状及启示[J];北京成人教育;2000年06期
3 姜波;基于结果的教育:原则及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4 杨彬;美国社区学院转学教育功能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5 王建初,刘铭东;德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6 梁忠义;日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环——大学校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7 刘翅;从CBE、MES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几个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8 孟琦;韩斌;;企业战略联盟技术创新协同机制构建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9 尤天慧,樊治平,俞竹超;不确定性多属性决策中确定属性熵权的一种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10 夏光;陆珍珍;;中日两国人力资源管理特点的比较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君华;跨国企业战略联盟的文化协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2 孟琦;战略联盟竞争优势获取的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丁铭华;基于自组织的企业集团资源协同管理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潘海生;大学集群和谐发展的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白列湖;管理协同机制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芹;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困境与对策探讨[D];西南大学;2009年
3 安慧娟;产学研合作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玲;;依托专家力量完善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本文编号:20256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025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