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认知的高校体育教师胜任特征模型研究
[Abstract]:Along with the extensiv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recent years, as well as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field of recruitment, training and evaluation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search on the competency of P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shown the pluralistic value and significance. Through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constitution and internal law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mpetency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students' cognition, which will be helpful to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recruitment,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so 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n, the mutual promotion mechanism between teacher's personal career development planning and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running normally.
【作者单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军事体育部;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课内外一体化’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编号:JG2012010465)
【分类号】:G80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连荣;结构方程模型(SEM)的原理及操作[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邹本旭;中国休闲体育俱乐部指导员胜任特征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林川;;以攻防格斗为主线的武术课堂教学实验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陈治强;许宝林;;“掌握学习”法在体操技能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余群;徐大明;王丽平;;体育锻炼对高三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4 孟海江;姚彬彬;;散打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心理反应[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房蕊;;女大学生身体锻炼项目、时间带特点及其与心理效益的关系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5期
6 韩英甲;;德州市青少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调查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8年06期
7 凌波;王杰泓;王环;;大学生身体自我特点的调查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2期
8 江金泽;;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的探析[J];安徽体育科技;2010年06期
9 宋亦春;李士英;;中国武术散打运动员意志品质评价量表的研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10 张力为;;体育科学问卷调查的误区(一)[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占玉珍;胡德同;;野外生存锻炼对大学生积极幸福感影响的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2 苏珩;;U-18年龄组赛艇领桨与非领桨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的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冯燕;冯畅;;优秀运动员认知——行为的压力控制训练[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潘施伊;;体育锻炼人际态度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李东蕾;;山西师范大学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及对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王文增;;大学生运动员应激源与心理疲劳的关系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周毅刚;郭玉江;;优秀运动员运动疲劳、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解缤;姚家新;;运动员满意度研究述评[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9 冯燕;;运动员全运会赛前运动自信、自我评价和比赛应对策略[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殷晓旺;席毅林;邱达明;;健美操运动员参赛成就动机、应对策略与赛前情绪的关系[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惠峗;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管理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沈梦英;中国成年人锻炼行为的干预策略:TPB与HAPA两个模型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赵观兵;产业集群内创业环境过程与绩效的关系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刘运洲;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赛前心理干预机制及应用[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5 牟晓云;金融危机对中日韩三国经济的影响及政府的对策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马俊;信息技术嵌入的物流企业服务能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培席;医务场所暴力调查及理论模型研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林岭;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概念模型、多维检测、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10 张大超;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训练过程监控系统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刚;竞技心理适应性量表计算机测评系统的研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潘宁武;高水平沙排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与临场技术表现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张亭;山东省部分高校体育选项课对学生主体性的影响状况调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4 吴召山;大众休闲品牌服装服务质量问题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解超;男子大学生足球运动参与动机量表的编制与检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锐;南昌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开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代志星;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竞赛改革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陆文龙;小学体育课运用游戏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李俊;不同运动干预对儿童身体自尊发展影响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姚杰;健美操课程中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明雅;健身俱乐部的发展现状与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1期
2 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3 刘雪勇;;体验经济——健身俱乐部未来的发展模式[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4 陈平;徐文娟;;我国健身俱乐部私人教练职业化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杨晓晨;李宗浩;梁强;;休闲体育产业生态系统分析与竞争战略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6 徐琳;;基于消费动机的商业健身俱乐部会员服务满意度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周进国;;商业健身俱乐部消费者所属社会阶层与体育消费关系研究——以广州地区力美健健身俱乐部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王永刚;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J];商业研究;2002年09期
9 吴孟捷;职业营销经理胜任特征模型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纪建敏;孙伟;;中国休闲体育发展趋势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建平;教师胜任力模型与测评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哲;;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的胜任特征[J];内江科技;2010年01期
2 卢三妹;姚业戴;;基于胜任力模型的我国体育教师素质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1年01期
3 王童;徐明欣;李瑞年;;体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白海波,吴隆嫒;现代排球扣球技术的理论研究——关于空中击球环节[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模型直通车[J];模型世界;2001年02期
6 王晓东;王建华;高嵘;;学校武术教材建构模型及试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7 小巴;;热火寒冰——虫族领主制作记[J];模型世界;2009年11期
8 王文发;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搞好学校体育的关键[J];东疆学刊;1987年03期
9 高鹏;;论开发社会体育人才,充实小学体育师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南京市招聘体育教师的调查报告[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10 曹振康;对体育教师挂牌选课的探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本旭;姜山;;休闲体育俱乐部指导员胜任特征要素构成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杨正云;;谈体育教师人才的素质培养[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3 唐东阳;;综合性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A];第3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谷磊;刘毅;;医学类高职高专学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研究[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葛敏娜;邱金良;;新世纪体育教师教育的现实抉择[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体育专辑)[C];2006年
6 尚川陵;叶洪玉;;体育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教学中的应用[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郝海涛;;高校体育教师主观幸福感、工作压力及其关系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史青;;基于胜任特征的高校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2012年
9 王建琴;陈维;;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10 陈麒;肖莉;;关于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河南省卫辉市第九中学 蔡玉全;体育教师引领我成长[N];中国体育报;2009年
2 沈丘县一高 李慧丽;浅谈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N];周口日报;2009年
3 部国华;从体育教师身上寻突破[N];中国体育报;2009年
4 商丘市第二回民中学 李磊;体育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N];商丘日报;2009年
5 中国食品学会运动营养食品分会理事长 杨则宜;体育教师的特殊使命[N];中国体育报;2009年
6 山东枣庄市书院小学 李正成;体育教师四重视[N];中国体育报;2010年
7 四川省中江县南华镇中心小学 彭勇;农村体育教师的艰辛与无奈[N];中国体育报;2010年
8 盘县平关镇中学 邹合新;体育教师备课方法小议[N];六盘水日报;2010年
9 河南省汝州市 路龙伟;新课程下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几种特殊能力[N];学知报;2011年
10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实验小学 李燕;体育教师要注重表情艺术[N];中国体育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会君;体育教师专业化之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2 黄爱峰;体育教师教育专业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邱芬;我国专业教练员胜任特征的模型建构及测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4 王岩;我国学校体育伤害事故致因模型及其预防[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康泰.安东尼.斯蒂芬;塞拉利昂独立后田径发展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王静;美国德克萨斯州儿童青少年肌肉体质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曲新艺;学校体育教学问题的教育生态学诊断[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许婕;中国学校体育角色历史审视与定位[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9 曾晓进;变迁、互动、交融与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冯晓玲;我国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诚钧;上海市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师教学风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宁;咸阳市中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珊珊;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入职前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雪光;陕西省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孝华;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师资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丁士良;河北省普通本科院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调查与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爱锋;面向21世纪我国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发展的历史回顾、展望及改革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郝明;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与职业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9 李丽英;湖南省高校体育院系教师继续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杨欢;内蒙古东部区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367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336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