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9-10-09 15:23
【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物流社会化的需求基础,制造业的发展对物流业有较大的需求拉动和促进作用。伴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企业内部物流业务逐步外包给社会化的第三方物流业。首先,专业化、规模化的社会物流服务能降低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且物流企业的创新服务增加了制造企业价值;其次,制造企业的物流外包活动扩大了物流企业的需求市场。所以通过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既可以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提高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可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制造业。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互为依托,加强二者的沟通和衔接,促进“两业”的融合渗透、联动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及我省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在大力推动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发展、联动发展、共同发展中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和文件,这也给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河南省抓住改革开放以及国际、国内制造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参与国际价值链的分工,以加工制造为主的制造业经济迅速发展,制造业集聚的趋势发展很快,由此带来物流需求的大量集聚,但由于物流的社会化需求不足和专业化服务能力不够,大量的物流需求分散在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得不到集成整合,降低了资源使用效率,导致运作成本相对较高。缺乏必要的物流服务市场体系与政策环境,“两业”联动进展缓慢,物流资源利用率偏低。因此,如何按照社会化的思路,形成物流供给集聚、需求对接,整合提升制造业集聚区物流功能,推进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不仅是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基本途径。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查询、专家咨询的方法,分析河南省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发展现状,采用供应链管理理论以及战略联盟理论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分析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机理;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对我省制造业不同行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的关联度进行测算,了解当前我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所处水平,探寻河南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路径及其推进策略;为后期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提供更多的以财税政策、土地政策、投融资政策、人力资源政策等政策创新体系为核心的政策建议。
【图文】:
联盟要求相互协调,责任共担,精心谋求协议和契约内各类活动的合司的界限变得模糊,并要求各个处于协议中的联盟公司为了实现联盟行动。联盟中的各个企业间既是合作又是竞争的关系,在协议或契约合作,但由于企业各自发展目标和自身定位的差异,在协议之外的领关系,而且在公司活动的战略目标上仍然保持着独立自主的经营管理竞争对手的关系,从而使得联盟的双方更加机动灵活、动作高效。实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获得规模经济,同时分担风险入新市场,实现战略多样性;挑战“大企业病”,防止过度竞争。制联盟主要可以采取合资和相互持股的形势。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内在关系业属于第二产业,物流业第三产业,二者存在着互为服务对象、互为系。制造业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设施配置,物流业能够改营环境,拓展生产模式和提升技术水平,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展出现滞后,都将导致另一方发展受到瓶颈制约。
将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加强了与物流企业之间的深度动发展的新态势。业转型步伐加速流业发展速度较快。2011 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 63050.45 亿:工业品物流总额为 51664.91 亿元,同比增长 21.6%;农产元,同比增长 8.5%;进省货物总额为 5351.79 亿元,同比增长额为 57.74 亿元,同比增长 2.8%;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为 26.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为 850.36 亿元,同比增长 73.2%。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7;F259.27
本文编号:2546848
【图文】:
联盟要求相互协调,责任共担,精心谋求协议和契约内各类活动的合司的界限变得模糊,并要求各个处于协议中的联盟公司为了实现联盟行动。联盟中的各个企业间既是合作又是竞争的关系,在协议或契约合作,但由于企业各自发展目标和自身定位的差异,在协议之外的领关系,而且在公司活动的战略目标上仍然保持着独立自主的经营管理竞争对手的关系,从而使得联盟的双方更加机动灵活、动作高效。实升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获得规模经济,同时分担风险入新市场,实现战略多样性;挑战“大企业病”,防止过度竞争。制联盟主要可以采取合资和相互持股的形势。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内在关系业属于第二产业,物流业第三产业,二者存在着互为服务对象、互为系。制造业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设施配置,物流业能够改营环境,拓展生产模式和提升技术水平,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展出现滞后,都将导致另一方发展受到瓶颈制约。
将物流业务分离外包,加强了与物流企业之间的深度动发展的新态势。业转型步伐加速流业发展速度较快。2011 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 63050.45 亿:工业品物流总额为 51664.91 亿元,同比增长 21.6%;农产元,同比增长 8.5%;进省货物总额为 5351.79 亿元,同比增长额为 57.74 亿元,同比增长 2.8%;单位与居民物流总额为 26.进口货物物流总额为 850.36 亿元,同比增长 73.2%。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427;F2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照连;黄峰;吴丽娟;;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0年04期
2 贾海成;秦菲菲;;苏州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04期
3 吕涛;聂锐;;产业联动的内涵理论依据及表现形式[J];工业技术经济;2007年05期
4 王晓艳;李道芳;;安徽省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5 袁克珠;;长三角制造业与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10期
6 夏华卿;;江西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关系研究[J];物流科技;2011年07期
7 侯红昌;;河南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分析[J];企业活力;2010年04期
8 张传玉;孙文军;李辉;;加快日照市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的发展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9年03期
9 彭永华;;中国仍需提升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水平[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8年02期
10 徐剑;韩锡琴;赵建荣;赵江;王永亮;;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本文编号:2546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54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