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制造业产业转移驱动产城融合发展的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0 15:12
   构建中国省域制造业产业转移系数,基于面板分位数方法测算多阶段制造业产业转移对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影响系数,采用耦合模型对基于产业转移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度进行测度,研究表明:(1)产业转移系数对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各阶段的融合发展具有显著影响,且影响回归系数为负,表明产业转出有利于促进多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并随着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提高而不断扩大;(2)产业转移系数对城镇化的影响大于对工业化的影响,因此产业转移有利于对城镇化前期滞后情况的改善,进而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3)基于产业转移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度总体处于高度和极度协调状态,且整体协调度水平随着时间发展向高度和极度协调水平集中,产业转移有利于产城融合发展。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转移系数
    (二)产业转移驱动产城融合因素分解
    (三)耦合模型
        1. 耦合度模型。
        2. 耦合协调度模型。
    (四)数据来源说明
三、实证分析
    (一)中国省际制造业产业转移时空演变特征
        1. 产业转出区数量从时间上来看变化较小,从总数来看产业转出区主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
        2. 产业稳定区数量表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占比最大的是中国东部地区,但呈现中西部地区比例逐步增大的特征。
        3. 产业转入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且数量表现出波动减少的趋势。
    (二)基于产业转移的产城融合综合评价
        1. 基于面板分位数回归的产业转移对多阶段工业化与城镇化影响。
        2. 基于产业转移的中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系统协调度。
四、结论与对策
    (一)研究结论
        1. 产业转移对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在不同阶段均有显著影响,在越高水平阶段影响力越大。
        2. 产业转移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大于对工业化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水平。
        3. 中国省际产业转移驱动工业化与城镇化多阶段融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上处于高度协调、极度协调状态,同时总体协调度水平随着时间发展呈现向高度、极度协调状态集中的趋势。
    (二)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伟;李琳;;区域产业转移对我国内陆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作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分析[J];技术经济;2011年12期

2 赵丹;李锋;王如松;;基于生态绿当量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宁国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1年20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臣;吴克宁;陈涛;马淑华;;浙江省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0年04期

2 赵丹;李锋;王如松;;城市地表硬化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年14期

3 王德起;;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增值机制的理论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4期

4 孙军;王先柱;;要素流动的层次演进与区域协调发展[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颜建勇;;政府举债的经济效应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忠;游斌;;天津市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度的研究[J];经济问题;2014年04期

2 钱丽;陈忠卫;肖仁桥;;中国区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11期

3 王美霞;任志远;王永明;王海岗;;宝鸡市经济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田逸飘;张卫国;刘明月;;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耦合协调度测度——基于省级数据的分析[J];城市问题;2017年01期

5 武传表;于佳;;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大连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6年07期

6 刘金栋;郑向敏;谢朝武;;省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旅游论坛;2013年01期

7 王凯;李悦铮;江海旭;;区域旅游—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年06期

8 杨秀平;张大成;袁朋朋;张晓波;;旅游业-生态环境-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20年02期

9 仇兵奎;张惠;;武汉市城镇化与房地产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02期

10 辛乐乐;代璇;张娅莉;;天水市城乡协调度评价[J];甘肃农业;2019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煜;林业生态与产业共生协调度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王为;东北地区制造业产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于向光;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群力;中国制造业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合作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吴俣;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耦合协调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7年

6 白雪飞;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阶段测试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余长坤;交通运输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机理和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吴雄周;湖南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9 何仲;我国电信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及可持续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李小玲;生态城市建设中几个核心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玉婷;新型城市化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2 宗素涛;安徽省城镇化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3 宋瑶瑶;政策导向视角下湖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4 胡香宇;中国城市住宅地价健康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年

5 方锦文;佛山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度测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张佳妮;湖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测算[D];湖北大学;2017年

7 黄飘飘;湖南省3E系统协调度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8 赖声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朱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低碳城市的时空耦合协调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10 丁硕;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协调度综合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626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8626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2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