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生产管理论文 >

基于ISM的核电站公众接受性模糊层次综合评价

发布时间:2020-10-30 17:53
   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归纳了核电站公众接受性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从中识别核电站公众接受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构建涵盖主要影响因素的核电站公众接受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为例,运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对其公众接受性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大亚湾核电站的整体公众接受性处于一般水平,在认知因素、情感因素、意图因素、信任因素、参与可控制性等方面存在着不足。据此,大亚湾核电站需要在核电站知识普及、建立联动新闻发布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加强与民众沟通、提高民众参与性等方面制定提升公众接受性措施。
【文章目录】:
1 核电站公众接受性影响因素的ISM分析
    1. 1 影响因素确定
    1. 2 建立邻接矩阵
    1. 3 建立可达矩阵
    1. 4 可达矩阵层级分解
    1. 5 解释结构模型建立
    1. 6 主要影响因素识别
2 核电站公众接受性指标体系构建
3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公众接受性模糊层次综合评价
    3. 1 建立评价指标集
    3. 2 确定指标权重集
    3. 3 建立评语集
    3. 4 样本分析
    3. 5 综合评价
4 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文斌;张明;刘松华;孙福荣;李锦;;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4期

2 时振刚,张作义,陈飞;日本核能公众接受性的变化[J];核科学与工程;2002年02期

3 陆玮;唐炎钊;杨维志;赵宏中;;核电的公众接受性诊断及对策研究——广东核电公众接受性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2期

4 周涛;段军;邹文重;汝小龙;;福岛核事故后增强中国公众对核电心理认知度的对策刍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1年11期

5 何廷平;汤明水;葛永清;朱利华;;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煤矿瓦斯抽采影响因素分析[J];矿业工程研究;2012年04期

6 胡忠任;胡中信;;ISM在中小民营企业经营决策模式转换中的应用[J];企业经济;2006年06期

7 梁绵英;谭光享;杨浩贤;杨宇华;邹剑明;胡世杰;;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周围居民死因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09年02期

8 余宁乐;李宁宁;杨广泽;;核电厂周围人群核电认知研究[J];中国辐射卫生;2009年04期

9 陈钊;孔吉宏;耿明奎;;广东省核电公众接受性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S1期

10 时振刚,张作义,薛澜,KeithFlorig;核电的公众接受性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德明;邹树梁;;核文化泛众化传播的SWC模型构建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10年05期

2 朱文斌;张明;刘松华;孙福荣;李锦;;影响公众对核电接受度的因素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0年04期

3 蒋莉萍;;日本核电危机及其影响初步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4期

4 程路;白建华;贾德香;;核电对2020年非化石能源15%目标及电力系统的影响[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5 童罡;;广东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及相关政策研究[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2期

6 靳晓凌;张义斌;葛旭波;;福岛核事故后日本能源政策展望[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3期

7 武宏波;王智冬;项冰;;国内外核电发展形势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3期

8 王世杰;赵军;;军地共享地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刍议[J];地理空间信息;2008年04期

9 许蔚;;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核电设备供应商评价体系研究[J];能源技术经济;2012年05期

10 全世文;曾寅初;黄波;;北京市居民对核电的认知与接受意愿——基于日本核泄漏事故背景下的调查[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慧敏;技术的民主控制[D];东北大学;2005年

2 陆玮;大亚湾核电跨文化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刘佳琳;模糊统计决策理论基础上的大型工程项目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户倬;广东核电发展必要性及总体思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2 孙晓琳;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我国核电项目公众参与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3 王一龙;衡阳市公众核电认知水平的现状分析及提升策略研究[D];南华大学;2012年

4 贺才琼;基于项目管理的核安全文化大众化研究[D];南华大学;2011年

5 李涛;堆芯热电偶密封结构失效机理分析及对策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6 肖姝;核电工程的伦理思考[D];湘潭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林根;;以核安全为核心 构建核电质量文化[J];国防技术基础;2007年07期

2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生产部;大亚湾核电站的成功运作[J];核动力工程;2000年01期

3 时振刚,张作义,陈飞;日本核能公众接受性的变化[J];核科学与工程;2002年02期

4 彭继刚;杨胜强;;矿井瓦斯抽放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改进措施[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8年06期

5 陆玮;唐炎钊;杨维志;赵宏中;;核电的公众接受性诊断及对策研究——广东核电公众接受性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2期

6 郭尚芬;戴仲贤;;试论军地一体化智力支撑方阵的构筑[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18期

7 刘显东;解释结构模型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中的应用[J];科技与管理;2002年04期

8 王从陆,吴超,李树清;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事故原因层次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9 黄清武,陈伯辉,沈斐敏;人的不安全行为干预技术[J];安全与健康;2002年23期

10 张江石;傅贵;邱海滨;邓宁静;;矿工个体变量与安全认识水平的关系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全球核发电能力统计[J];广东电力;2008年04期

2 马珉;崔立凯;武春霞;;欧阳予:见证中国核电发展[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9年07期

3 杨勤明;;核电站的施工[J];电力建设;1985年06期

4 史言;;秦山升起不落的太阳——记中国第一座核电站建设[J];科技潮;1999年08期

5 朱军强;龚世友;;当好核电建设主力军[J];中国产业;2010年03期

6 樊喜林;;从秦山一期到恰希玛核电站[J];核经济研究;1996年03期

7 徐浏华;;中国核电城:低碳产业发展的海盐样本[J];中国投资;2011年03期

8 吴冕;;核能:福祉与灾难间的艰难抉择——福岛核灾难背景下的核能格局(上篇)[J];生态经济;2011年08期

9 ;“全国内陆核电站核与辐射安全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辐射防护通讯;2009年02期

10 段心鑫;陈颖晖;;希望落空,什么可以替代核能?[J];中国三峡;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项连根;核电站建设质量控制与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刘兆瑞;C公司核电站人力资源短缺问题与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林磊;第三代核电站建设过程项目管理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逯凤森;L核电站履行环境责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吴文影;基于QFT理论的反应堆功率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徐晓强;核电应急柴油机采购项目管理案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7 唐松涛;高强度镀铝锌压型钢板在核电站围护结构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王诺;堆外核测技术及其卡件的研发[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9 刘军生;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主泵故障模式研究和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徐倩倩;核电设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628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gchanguanlilunwen/28628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d4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