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审计服务对独立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9 22:31
本文关键词:非审计服务对独立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注册会计师审计 非审计服务 审计独立性 审计质量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审计服务逐渐成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主要服务项目,使得人们开始关注非审计服务与审计服务的关系,争论的焦点在于前者是否威胁审计独立性,进而影响审计质量。众所周知,独立性堪称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道德的精髓所在,失去了独立性,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就难以保证,注册会计师行业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大力发展非审计服务使西方国家注册会计师行业实现了快速成长,但是,实务界诸如安然、世通等事件的出现,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并导致注册会计师职业出现了严重的诚信问颗,非审计服务一时成为千夫所指的罪魁祸首,于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掀起了一股强劲的“禁非”热潮。而理论界关于非审计服务是否影响审计独立性这一关键问题,尚未得出统一的观点。面对困惑,注册会计师行业何去何从呢?针对该问题,本文将从理论和实务两方面提出自己观点。 本文可概括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总结国内外的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对非审计服务与审计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审计独立性与审计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得出非审计服务在本质上“损害”独立性进而损害审计质量的观点。并提出,为了保证审计质量,审计行业应禁止非审计服务以实现“职能回归”,从根源上保证审计行业健康发展。 第二部分,首先对非审计服务发展的动因及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在回顾国内外重大审计失败案例的基础上,运用具体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审计失败的深层原因,印证了第一部分得出的结论。 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历程及当前面临的问题,其次结合第一部分理论研究的结论并借鉴20世纪60年代,莫茨和夏拉夫在《审计理论结构》(中译文,1990)中提出的分离思想及第二部分案例分析的经验教训,提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即由“混业发展”转变为“分业发展”。具体思路为注册会计师行业应“彻底分家”,分别成立“注册会计师审计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非审计事务所”(作者暂定名),并论述了“分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优越性。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 非审计服务 审计独立性 审计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39.4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绪论12-20
- 1.1 选题的背景12-13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3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13-14
- 1.4 文献回顾14-20
- 1.4.1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4-17
- 1.4.2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7-18
- 1.4.3 简要评述18-20
- 2 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20-28
- 2.1 注册会计师非审计服务的概念、范围界定20-23
- 2.1.1 联合国的划分标准20
- 2.1.2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划分20-21
- 2.1.3 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划分21-22
- 2.1.4 我国对注册会计师服务的划分22-23
- 2.1.5 本文对非审计服务的界定23
- 2.2 非审计服务发展的动因分析23-24
- 2.2.1 从非审计服务的需求看23-24
- 2.2.2 从非审计服务的供给看24
- 2.3 非审计服务发展的现状24-26
- 2.3.1 国外发展现状24-26
- 2.3.2 国内发展现状26
- 2.4 非审计服务的属性定位——私人物品性26-28
- 3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28-32
- 3.1 审计服务的性质定位——公共物品性28-29
- 3.2 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界定29-30
- 3.2.1 形式上的独立性的内涵29
- 3.2.2 实质上的独立性的内涵29
- 3.2.3 二者之间的关系29-30
- 3.3 独立性与审计质量的关系30-32
- 3.3.1 审计质量的内涵30-31
- 3.3.2 独立性与审计质量的关系31-32
- 4 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32-39
- 4.1 非审计服务破坏了形式上的独立性32-34
- 4.1.1 非审计服务颠覆了审计关系32-33
- 4.1.2 非审计服务使相关方形成经济利益关系33-34
- 4.2 非审计服务威胁着实质上的独立性34-37
- 4.2.1 非审计服务使各方关系复杂化34-36
- 4.2.2 非审计服务使得注册会计师发生“角色互串”36
- 4.2.3 非审计服务可能使注册会计师面临尴尬的境况36-37
- 4.3 小结37-39
- 5 非审计服务产生的审计失败案例分析及经验教训39-43
- 5.1 案例分析39-41
- 5.1.1 安然事件39
- 5.1.2 世界通信公司事件39
- 5.1.3 施乐公司事件39-40
- 5.1.4 琼民源事件40
- 5.1.5 深圳原野案40
- 5.1.6 东方锅炉事件40-41
- 5.2 国内外案例比较分析及启示41-43
- 5.2.1 相同之处41
- 5.2.2 不同之处41-42
- 5.2.3 案例给我们的经验教训42-43
- 6 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独立性的应对措施43-46
- 6.1 注册会计师行业应职能回归,重新角色定位43-44
- 6.2 禁止注册会计师行业从事非审计服务44-45
- 6.3 注册会计师行业由“混业经营”转变为“分业经营”45-46
- 7 我国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策略选择及建议46-53
- 7.1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发展历史及发展现状46-49
- 7.1.1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历史46-47
- 7.1.2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47-49
- 7.2 发展策略-事务所“分家”走“分业化”道路49-53
- 7.2.1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分家”的必要性分析49-50
- 7.2.2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分家”的可行性分析50-51
- 7.2.3 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分家”的优越性分析51-53
- 结论53
-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53-54
- 参考文献54-57
- 致谢57-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8-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万贵,徐泓;会计师事务所非审计服务的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2 陈晓芳,邓明然;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冉瑾;;非审计服务对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及我国的理性选择[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09期
4 曾萍,蓝海林;审计独立性:市场选择和政府选择[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10637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1063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