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审计合谋形成的经济学分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国宇;王善平;;CPA法律责任制度变迁对审计质量的影响[J];财经科学;2008年10期
2 雷光勇;审计合谋与财务报告舞弊:共生与治理[J];管理世界;2004年02期
3 张奇峰;;政府管制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5年12期
4 刘峰,郭永祥,任承彝;会计师事务所与上市公司审计合谋的经济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3期
5 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洪涛;国有股表决权证券化推进经济民主与政治民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邓峰;;论公司的出资形式和出资监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3 李晓玲;破产机制的完善与失业保障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江满情;;论刘鸿生的同业合并思想及其实践[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5 姜利军,胡新文;民营企业范畴的界定[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6 郑伯顺;信息不对称——假冒伪劣商品的经济分析[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惠勤;论企业信用制度建设[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孙邦国;我国企业信用的缺失与重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罗红;;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治理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10 高山平;徐州民营企业发展与金融制度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晓唯;杨露;;商业欺诈行为市场规制的经济学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雷新途;邓启明;;资产专用性、声誉与企业财务契约自我履行:一项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吴兴杰;;信息不对称、个人信用与法律——以个人所得税与个人信贷为例展开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史宇鹏;李涛;丁彦超;;政府行为与社会信任:来自中国省级层面的经验证据[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宁文昕;;保荐代表人、证券监管与保荐质量的提高[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石琳;;关于中国核电产业改革的建议[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7 李平;;国有企业的产权经济学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张晓亮;;环境保护制度中的两点“常识性”谬误——中国二氧化硫收费政策的案例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柯丽敏;;关于建立企业失信惩罚机制的探讨[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徐祖荣;;论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和谐运作:以杭州市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杨晓艳;公司治理与大股东的掏空和支持[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丁业震;国有上市公司重组中的利益冲突与重组绩效[D];南开大学;2010年
7 谢敏;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贺东;不确定性、能力与企业制度[D];南开大学;2010年
9 江金锁;市场环境、实际控制人控制方式与负债治理效应[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刘建勋;我国农村社会信用理念的生成及其法律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艳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结构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力飞;论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暨朝春;论公司的社会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丹;我国企业家危机处理行为对企业形象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诸葛喜峰;HTF集团增收节支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丽丽;认证合谋的成因及规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葛菲;大连中小软件企业战略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沈巍宇;辽宁上市公司经理层治理评价及实证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10 郑筱铮;基于行为学视角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舞弊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宏;论上市公司审计合谋的成因及对策[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3 吴联生,顾智勇;审计质量与注册会计师责任[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年05期
4 肖时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粉饰法律责任研究[J];会计研究;2001年03期
5 李东平,黄德华,王振林;“不清洁”审计意见、盈余管理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J];会计研究;2001年06期
6 刘峰,张立民,雷科罗;我国审计市场制度安排与审计质量需求——中天勤客户流向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2年12期
7 陈武朝,张泓;盈余管理 审计师变更与审计师独立性[J];会计研究;2004年08期
8 李明辉;曲晓辉;;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法律责任的问卷调查及分析[J];会计研究;2005年05期
9 李爽;吴溪;;后中天勤时代的中国证券审计市场[J];会计研究;2005年06期
10 陈信元;夏立军;;审计任期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常,韩春生;上市公司审计合谋的博弈分析和治理策略[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2 马航;从行为审计学透视审计合谋[J];财会月刊;2005年11期
3 朱锦余,雷光勇;审计合谋的制度分析及对策[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4 乔安华;审计合谋的成因及其预防体系构建[J];经济论坛;2005年16期
5 雷光勇;审计合谋与财务报告舞弊:共生与治理[J];管理世界;2004年02期
6 孙喜平;审计合谋的成因及其治理[J];商业经济;2004年04期
7 雷光勇,谢芳;审计合谋与审计意见的关系:理论与证据[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8 李艳辉;上市公司审计合谋造假的原因及对策[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赵国宇;;制度安排缺陷、声誉机制缺失与审计合谋[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0 谭宏;论上市公司审计合谋的成因及对策[J];财经论丛;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永霞;;高等教育活动中的“经济人”[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2 徐则荣;;试论“经济人”[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翁禾倩;黄源泉;李宇星;林心颖;;“绿色信贷”实施中制度缺陷的多维博弈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4 宋圭武;;“经济人”问题研究[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学明;;反对把“经济人”普遍化、永恒化、正面化[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六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程恩富;;新“经济人”论:海派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4)[C];2004年
7 刘细良;高修卫;;论“行政立法部门化”及其防范[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邓春玲;;论经济学中的人——经济人[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微平;陈洁娜;;关于上市公司并购前后审计意见类型变更的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10 姬亚平;;老干部的新问题——服务型政府的困境与出路[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阿敏 穆晓莉;高考“移民热”凸显高招制度缺陷[N];中国妇女报;2005年
2 见习记者 禾禾;煤电“顶牛”凸显能源制度缺陷[N];证券时报;2004年
3 金新证券 王春;从源头根除证券市场制度缺陷[N];中国证券报;2001年
4 孙矛矛;医患纠纷暴露制度缺陷[N];检察日报;2001年
5 魏雅华;三大制度缺陷困扰中国企业家[N];经理日报;2003年
6 顾子明;制度缺陷是审计质量的软肋[N];中国证券报;2004年
7 李 茂;韩国:高考舞弊案暴露制度缺陷[N];中国教师报;2004年
8 黄复兴;中国证券市场的系统性制度缺陷[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9 王炯木;为什么“制度”老是不够用[N];中国财经报;2006年
10 ;中国资本市场的制度缺陷[N];证券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国宇;审计合谋的预警与防治对策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陈泽亚;“经济人”与经济制度正义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曾忠生;中国信托机构风险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王健;利他行为的模型构造与数量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5 刘丽芳;外资在华并购规制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6 孙春晨;市场经济伦理导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7 黄绿筠;中国城市土地供给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管亚梅;我国上市公司审计合谋治理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9 张文;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实现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宋文献;我国乡镇财政体制重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霞;论市场经济的人性[D];新疆大学;2004年
2 刘京军;“斯密问题”的再反思[D];西南大学;2008年
3 卢小青;我国企业并购中政府行为扭曲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周文静;关于“经济人”和“道德人”问题的争论与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聂庆彬;“经济人”假设的嬗变及意义分析[D];河南大学;2007年
6 杨玉强;中国市场经济中“经济人”的位置及其超越[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7 柳波;“经济人”假说与人的发展[D];郑州大学;2006年
8 王立杰;伦理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王盛军;我国自然资源行政许可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D];河海大学;2006年
10 孙庆武;经济学理性的哲学反思[D];东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1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njigli/256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