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建设新村公共空间更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3 20:03
与国内众多建国早期建成住区类似,广州市建设新村住区经历了从年轻走向衰老、从边缘走向核心、从职业单位统包走向市场化、从单一居住走向复杂综合体演变过程。建设新村住区具备较好的社区根基,但随着人口结构变更、社区矛盾等问题出现,直接或间接导致住区空间更新无法落实、更新放缓、运维成本激增等问题。社区沟通亟待减少隔阂,实现和谐推进住区空间更新建设。近年住区矛盾频繁出现,邻里不和、管理混乱甚至暴力冲突,归根究底是社会分异导致居民丧失沟通平台,社区失衡和冲突导致公共社会资源投放受阻,运维及管理矛盾频现。公共空间承载公共行为、社区交往等社群关系,是培养居住社区的有力工具。能与居住社区相互制约和促进。本文以建设新村住区公共空间为研究主体,以社区建构为问题核心,结合市政建设行业知识对建成住区公共空间展开研究。发掘和总结变迁历程中公共空间和居住社区建构的相互作用,寻求有助社区建设的公共空间更新方法。本文使用文献查阅、地图解读、居民采访、实地采证等研究方法。研究发现建设新村公共空间更新与社区变迁息息相关:以地缘社会为依归的“空间分割”有利于社会稳定、运维;拥有“归属感、安全、公平”等特性的社区,能使公共空间维持...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广州市房地产开发住宅投资额(单位:亿元)
949-2016我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建设街道流动人口管理相关部门(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归“街坊”——居住区空间组织模式转变初探[J]. 罗璇,李如如,钟碧珠,袁奇峰. 城市规划学刊. 2019 (03)
[2]基于时空间行为的人本导向的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J]. 李旻.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11)
[3]共享街区:城市空间治理的实践原则与路径[J]. 吴庆华. 理论导刊. 2017(07)
[4]自发性建造公共性——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村落公共空间导控实践[J]. 郭谦,李腾. 小城镇建设. 2017(07)
[5]香港历史遗产活化更新的商业模式探讨[J]. 容晓君,孙瑶,王安琪,陈汉云. 国际城市规划. 2017(03)
[6]养老社区规模控制研究[J]. 陈庆懋. 福建建筑. 2017(05)
[7]开放建筑,开放街区,开放城市——欧洲城市建筑与城市关系研究[J]. 韩涛. 住区. 2016(04)
[8]浅谈信息技术在项目市政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 胡剑锋. 科技经济导刊. 2016(04)
[9]生育率的阶层差异将形塑M型社会[J]. 方长春,陈友华. 探索与争鸣. 2016(01)
[10]PPP国内外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J]. 吴守华,黄小康. 开发性金融研究. 2015(01)
博士论文
[1]形态类型视角下20世纪初以来广州住区特征与演进[D]. 陈锦棠.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PPP模式建设项目隐性风险研究[D]. 梁冬玲.东北林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社区养老机构功能复合模式研究[D]. 杨梦.华南理工大学 2017
[2]基于行为观察法的居民停留行为与住区活动空间关联性研究[D]. 李清涛.合肥工业大学 2017
[3]基于社区重构的西安老烟庄城中村改造规划策略研究[D]. 石扬.长安大学 2016
[4]住区内外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身体活动影响研究[D]. 赵俊.大连理工大学 2016
[5]住区步憩行为与步行空间质量研究[D]. 杨倩.华南理工大学 2015
[6]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特征研究[D]. 何微丹.华南理工大学 2014
[7]广州华侨新村建设发展研究[D]. 陈健谊.华南理工大学 2012
[8]紧凑城市观念下香港公屋的建筑形态与规划结构研究[D]. 阮玲.南京大学 2012
[9]基于老龄化背景下杭州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研究[D]. 龚鸽.浙江大学 2010
[10]城市居住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D]. 项智宇.重庆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80827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广州市房地产开发住宅投资额(单位:亿元)
949-2016我国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图
建设街道流动人口管理相关部门(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回归“街坊”——居住区空间组织模式转变初探[J]. 罗璇,李如如,钟碧珠,袁奇峰. 城市规划学刊. 2019 (03)
[2]基于时空间行为的人本导向的智慧城市规划与管理[J]. 李旻.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17(11)
[3]共享街区:城市空间治理的实践原则与路径[J]. 吴庆华. 理论导刊. 2017(07)
[4]自发性建造公共性——基于复杂适应理论的村落公共空间导控实践[J]. 郭谦,李腾. 小城镇建设. 2017(07)
[5]香港历史遗产活化更新的商业模式探讨[J]. 容晓君,孙瑶,王安琪,陈汉云. 国际城市规划. 2017(03)
[6]养老社区规模控制研究[J]. 陈庆懋. 福建建筑. 2017(05)
[7]开放建筑,开放街区,开放城市——欧洲城市建筑与城市关系研究[J]. 韩涛. 住区. 2016(04)
[8]浅谈信息技术在项目市政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 胡剑锋. 科技经济导刊. 2016(04)
[9]生育率的阶层差异将形塑M型社会[J]. 方长春,陈友华. 探索与争鸣. 2016(01)
[10]PPP国内外现状和制约因素分析[J]. 吴守华,黄小康. 开发性金融研究. 2015(01)
博士论文
[1]形态类型视角下20世纪初以来广州住区特征与演进[D]. 陈锦棠.华南理工大学 2014
[2]PPP模式建设项目隐性风险研究[D]. 梁冬玲.东北林业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社区养老机构功能复合模式研究[D]. 杨梦.华南理工大学 2017
[2]基于行为观察法的居民停留行为与住区活动空间关联性研究[D]. 李清涛.合肥工业大学 2017
[3]基于社区重构的西安老烟庄城中村改造规划策略研究[D]. 石扬.长安大学 2016
[4]住区内外建成环境对老年人身体活动影响研究[D]. 赵俊.大连理工大学 2016
[5]住区步憩行为与步行空间质量研究[D]. 杨倩.华南理工大学 2015
[6]广州市保障房住区公共服务设施供需特征研究[D]. 何微丹.华南理工大学 2014
[7]广州华侨新村建设发展研究[D]. 陈健谊.华南理工大学 2012
[8]紧凑城市观念下香港公屋的建筑形态与规划结构研究[D]. 阮玲.南京大学 2012
[9]基于老龄化背景下杭州居住性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研究[D]. 龚鸽.浙江大学 2010
[10]城市居住区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研究[D]. 项智宇.重庆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808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080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