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补贴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15 08:45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为本的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农业补贴政策是政府采用转移支付方式激励农民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农业补贴政策效果如何?其究竟对农民的生产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创业作为非农生产行为的一种,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资金方面都给予农村创业行为支持和鼓励。既然国家十分重视农业发展与创业活动,那么如果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又进行创业活动,即“兼业”行为。那么获得农业补贴的农村家庭是否更愿意创业?如果两者存在关系,那么其作用机制是怎样的呢?本文就试图解答这些问题。本文使用具有代表性的全国范围内的数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1年的数据,借助Stata软件,采用Probit模型考察了农业补贴政策对非农生产行为中的农村家庭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补贴显著的降低了农村家庭创业的概率。具体而言,农业补贴每增加1%,农村家庭创业概率降低15.6个百分点。同时农业补贴对农村家庭创业概率的影响在不同子样本中存在异质性:农业补贴显著降低了“低社会网络”和粮食非主产区的农村家庭创业概率,但是并未显著降低“高社会网络”和粮食主产区的农村家庭创业概率...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农村创业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为创业觉醒阶段
士学位论文:农业补贴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微: 20 世纪 90 年代末和 21 世纪初,随着大量农创业。与此同时,大量海外归国人员也将所学知识:21 世纪以来,伴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但是在该阶段,农村地区的创业活动发展并不: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大量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潮。据统计,2017 年返乡创业农民人数达 480 万量政策支持农村创业创新活动。村创业的重点方向
增加收入是指农民可以通过国家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受益于公共产品的外溢效应。此外,在农产品价格产生波动时,可以通过农业补贴的各种价格补贴的调节作用,有效抑制价格波动给农民造成的收入减少,从而起到平滑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创新等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应该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补偿。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财政对农产品生产者的外部性给予补偿,使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与社会生产成本相等或者使得消费者所获得的私人边际效益等于社会成本。农民作为农村的微观主体中的最小单位,是农村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生产经营的决策者,是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农民的生产行为选择是对宏观经济、微观环境等一系列内外部因素的综合评估后的自然结果。农业补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农户的生产选择行为。以下为三种可能的影响机制分析:
本文编号:2978605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我国农村创业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为创业觉醒阶段
士学位论文:农业补贴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微: 20 世纪 90 年代末和 21 世纪初,随着大量农创业。与此同时,大量海外归国人员也将所学知识:21 世纪以来,伴随着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但是在该阶段,农村地区的创业活动发展并不: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大量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潮。据统计,2017 年返乡创业农民人数达 480 万量政策支持农村创业创新活动。村创业的重点方向
增加收入是指农民可以通过国家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投入,受益于公共产品的外溢效应。此外,在农产品价格产生波动时,可以通过农业补贴的各种价格补贴的调节作用,有效抑制价格波动给农民造成的收入减少,从而起到平滑农产品价格波动的作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研创新等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具有明显的正外部性的行为。政府应该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补偿。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财政对农产品生产者的外部性给予补偿,使农业生产者的生产成本与社会生产成本相等或者使得消费者所获得的私人边际效益等于社会成本。农民作为农村的微观主体中的最小单位,是农村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生产经营的决策者,是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农民的生产行为选择是对宏观经济、微观环境等一系列内外部因素的综合评估后的自然结果。农业补贴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农户的生产选择行为。以下为三种可能的影响机制分析:
本文编号:2978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2978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