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薪酬核算信息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0 18:55
高校于2019年正式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新制度确立了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双基础,双分录"平行记账核算模式,并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薪酬核算是高校财务工作的重要内容,实现薪酬核算管理信息化,对于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如实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高校薪酬核算的特点及政府会计制度对薪酬核算的新要求,提出了构建高校薪酬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议,并结合实例展现了薪酬核算信息化设置及账务处理流程,为高校薪酬核算信息化工作提供理论与实务参考。
【文章来源】:教育财会研究. 2020,31(0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政府会计制度薪酬账务核算流程图
高等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产品,国家投入了巨大的社会资源,从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这是自2013年以来连续七年财政教育经费投入GDP占比超4%,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必然要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教育成本也是政府评价教育经费绩效与教育产品定价(学费)的重要依据,财政部在《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19]23号)中明确要求行政单位和医院、高等学校、科学事业单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为了准确的反映教育成本状况,必须将高校薪酬进行合理的分摊[6]。政府会计制度并未引入成本要素,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只能通过费用科目(行政、后勤、教学、科研)间接归集,教工薪酬作为教育成本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薪酬的成本归集,需要对每位教职工属性进行精确设置,归入相应的费用科目,这就需要提高薪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并对人员基础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三、高校薪酬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
为了使薪酬管理信息平台具有自动运行薪酬发放流程的功能,需要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高校薪酬核算特点,首先将薪酬账务处理分解细化,定义凭证模板,建立薪酬项目、会计科目与经济分类科目间的勾稽关系(参见图1);其次针对薪酬发放过程中社保、个税等计提业务导致财务会计费用金额大于预算会计支出的情况,采用“归集项目”核算的模式,将归集项目作为平衡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金额差异的工具,一方面保证费用科目借方与支出科目借方发生额相等,另一方面通过预算会计贷方冲减借方支出,将计提未付金额转入相应的归集项目中,同时保证预算支出科目余额总体不会虚增,实际支付资金时,通过归集项目进行列支,简化会计账务处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四、薪酬核算处理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与路径选择[J]. 蔡蕾. 浙江社会科学. 2020(05)
[2]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探析[J]. 王莹. 财务与会计. 2019(21)
[3]财务视角下完善高校工资管理体系的思考[J]. 贾晨. 会计师. 2019(10)
[4]高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历程与探索[J]. 来郁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18)
[5]基于财务视角的高校工资管理体系构建[J]. 李丽. 教育财会研究. 2017(04)
[6]基于财务一体化的高校工资管理平台建设[J]. 董晓燕. 财会月刊. 2014(04)
[7]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冷辉,刘晓峰. 运筹与管理. 2011(05)
本文编号:3222938
【文章来源】:教育财会研究. 2020,31(05)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政府会计制度薪酬账务核算流程图
高等教育作为公共服务产品,国家投入了巨大的社会资源,从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继续保持在4%以上,这是自2013年以来连续七年财政教育经费投入GDP占比超4%,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必然要在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教育成本也是政府评价教育经费绩效与教育产品定价(学费)的重要依据,财政部在《行政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财办会[2019]23号)中明确要求行政单位和医院、高等学校、科学事业单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为了准确的反映教育成本状况,必须将高校薪酬进行合理的分摊[6]。政府会计制度并未引入成本要素,高校教育成本的核算只能通过费用科目(行政、后勤、教学、科研)间接归集,教工薪酬作为教育成本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薪酬的成本归集,需要对每位教职工属性进行精确设置,归入相应的费用科目,这就需要提高薪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并对人员基础信息进行动态管理。三、高校薪酬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
为了使薪酬管理信息平台具有自动运行薪酬发放流程的功能,需要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高校薪酬核算特点,首先将薪酬账务处理分解细化,定义凭证模板,建立薪酬项目、会计科目与经济分类科目间的勾稽关系(参见图1);其次针对薪酬发放过程中社保、个税等计提业务导致财务会计费用金额大于预算会计支出的情况,采用“归集项目”核算的模式,将归集项目作为平衡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金额差异的工具,一方面保证费用科目借方与支出科目借方发生额相等,另一方面通过预算会计贷方冲减借方支出,将计提未付金额转入相应的归集项目中,同时保证预算支出科目余额总体不会虚增,实际支付资金时,通过归集项目进行列支,简化会计账务处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四、薪酬核算处理案例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与路径选择[J]. 蔡蕾. 浙江社会科学. 2020(05)
[2]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教育成本核算与控制探析[J]. 王莹. 财务与会计. 2019(21)
[3]财务视角下完善高校工资管理体系的思考[J]. 贾晨. 会计师. 2019(10)
[4]高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历程与探索[J]. 来郁兰.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18)
[5]基于财务视角的高校工资管理体系构建[J]. 李丽. 教育财会研究. 2017(04)
[6]基于财务一体化的高校工资管理平台建设[J]. 董晓燕. 财会月刊. 2014(04)
[7]高校教师绩效工资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冷辉,刘晓峰. 运筹与管理. 2011(05)
本文编号:3222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322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