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隐形之手”、债务展期与债务违约——信用债违约形成机理的一个逻辑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2 02:04
本文关键词:政府“隐形之手”、债务展期与债务违约——信用债违约形成机理的一个逻辑分析
【摘要】:在信用债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无论是政府信用或刚性兑付下的担保融资,还是市场运作下的信用融资,均会发生事后来看资源无法实现优化配置的谬误:一是无效率项目得到融资和再融资;二是好项目得不到融资和再融资。谬误一造成的结果可能是债务违约、不良债务的积聚和债务风险敞口的提升,谬误二造成的结果可能是成长型企业生命周期的缩短和"破坏性创新"窗口的关闭。基于此理论逻辑的构建,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非金融部门债务状况事实的基础上,结合行为主体在政府干预和市场运作两种情景下的博弈形式,探讨了我国企业信用债违约形成的机理,最后提出就如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来解决两类谬误提出对策思路。
【作者单位】: 国家信息中心;
【关键词】: 政府信用 刚性兑付 两类谬误 债务违约
【分类号】:F812.5
【正文快照】: 一、引言 2016年6月7日,东北特钢集团发布公告称,其于2016年6月6日到期的“2014年度第一期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14东特钢PPN001)”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构成了实质违约,此次违约也成为特钢集团本年度的第五起债券融资违约事件。观察来看,特钢再次违约事件已不是典型性个,
本文编号:607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607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