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及支出结构偏向的就业效应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及支出结构偏向的就业效应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方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结构偏向 就业规模效应 就业结构效应
【摘要】:充分就业是宏观政策的重要目标,也是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之本。受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及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双重影响,中国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凸显。在依靠市场机制自发解决就业问题乏力时,客观需要政府调控以实现充分就业目标。一方面,财政支出政策是国家干预经济以治理失业的重要政策工具。另一方面,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因财政自主权产生的“财政激励”及官员晋升绩效考核制度下产生的“政治激励”,使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存在“重投资建设性支出,轻公共服务性支出”的生产性支出偏向特征。不同财政支出结构会通过不同传导途径影响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那么,中国地方财政支出及其结构偏向对中国就业规模与就业结构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是值得学界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及理论进行回顾梳理的基础上,首先,对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及支出结构偏向、就业数量和就业结构进行描述性现状分析;其次,分别就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及支出结构偏向的就业规模效应和就业结构效应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最后,对促进我国就业的财政支出政策进行探讨。本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第一,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存在生产性支出的结构性偏向;在就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就业总量矛盾和就业结构矛盾突出;在地方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的同时,地方政府支出对就业增长的正向影响逐渐下降,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在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背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规模、投资性支出和科教文卫支出增长促进就业规模扩大,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就业数量具有抑制效应;地方政府支出增加的总量就业效应为正,但政府支出结构的总量就业效应存在差异,政府投资性支出、科教文卫支出促进就业,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抑制就业,这凸显了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对就业规模影响的重要性。第三,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二产就业影响显著为正,对一产就业影响显著为负,对三产就业影响不显著;政府投资性支出促进二产就业规模扩大,但对三产就业具有抑制作用;科教文卫支出对三产就业具有促进作用,对一产就业具有抑制作用,对二产就业影响不显著;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二产、三产就业比重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第四,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城镇就业正相关,与农村就业负相关;政府财政支出的城乡投入差异促进城镇化发展,扩大城镇就业岗位;政府投资性支出促进城镇就业,减少农村就业;科教文卫支出对城乡就业的影响不显著;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对城镇就业具有促进作用,对农村就业具有抑制作用;政府支农支出对城乡就业水平影响不显著。第五,促进就业规模扩大、优化就业结构的财政政策包括: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调整财政支出方向和结构;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改革官员晋升考核机制;调整产业结构,释放产业就业吸纳力;支持农村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统筹城乡就业结构。
【关键词】:地方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结构偏向 就业规模效应 就业结构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45;F249.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1
- 1 绪论11-21
- 1.1 研究的背景11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2.1 研究的目的11-12
- 1.2.2 研究的意义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2-14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4-16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16-18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16
- 1.4.2 研究的方法16-17
- 1.4.3 研究的技术路线17-18
-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18-19
- 1.5.1 研究的创新点18
- 1.5.2 研究的不足18-19
- 1.6 相关概念界定19-21
- 1.6.1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19-20
- 1.6.2 就业效应20-21
- 2 理论回顾与作用机理21-31
- 2.1 西方主要经济学派就业理论21-23
- 2.2 西方就业理论的演进23-24
- 2.3 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及成因分析24-26
- 2.3.1 中国式财政分权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24-25
- 2.3.2 官员晋升考核机制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25-26
- 2.4 财政支出及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26-31
- 2.4.1 财政支出——经济增长——劳动就业26-27
- 2.4.2 财政支出结构偏向——劳动力市场均衡——劳动就业27-31
- 3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及支出结构偏向与就业:现状分析31-53
- 3.1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及支出结构偏向的现状31-38
- 3.1.1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现状31-32
- 3.1.2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偏向的现状32-38
- 3.2 我国就业的现状38-51
- 3.2.1 我国就业规模变化状况38-40
- 3.2.2 我国就业结构变化状况40-45
- 3.2.3 我国就业弹性变化状况45-51
- 3.3 本章小结51-53
- 4 地方财政支出及支出结构偏向的就业规模效应:实证分析53-59
- 4.1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53-54
- 4.2 模型构建及实证结果分析54-57
- 4.3 本章小结57-59
- 5 地方财政支出及支出结构偏向的就业结构效应:实证分析59-71
- 5.1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及支出结构偏向的产业就业结构效应59-63
- 5.1.1 模型的设定59
- 5.1.2 数据说明和描述性统计59-60
- 5.1.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60-63
- 5.2 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及支出结构偏向的城乡就业结构效应63-68
- 5.2.1 模型的设定64-65
- 5.2.2 数据说明和描述性统计65
- 5.2.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65-68
- 5.3 本章小结68-71
- 6 促进我国就业的对策建议71-77
- 6.1 扩大就业规模的对策建议71-75
- 6.1.1 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71-72
- 6.1.2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改革官员晋升考核机制72
- 6.1.3 调整财政支出方向和结构72-75
- 6.2 优化就业结构的对策建议75-77
- 6.2.1 调整产业结构,,释放产业就业吸纳力75
- 6.2.2 支持农村经济和城镇化发展,统筹城乡就业结构75-77
- 7 结论77-79
- 致谢79-81
- 参考文献81-85
- 附录85-90
- A. 数据85-90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90
- C.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上广,丁金宏;流动人口的城市就业效应[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罗宏斌;浅议税收的就业效应[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徐旭川;;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就业效应分析[J];当代财经;2008年10期
4 ;黄石市 十五部门联推“创业帮扶接力棒”活动 全市范围再掀创业促就业效应高潮[J];中国就业;2009年12期
5 李世佳;申晓梅;;四川省消费就业效应的评估及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2010年11期
6 胡华亮;鲍剑国;;江苏省非农产业的就业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2期
7 刘艳丽;;河南省金融发展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10期
8 徐世江;;辽宁经济转轨的就业效应与长期宏观经济政策调整[J];中国经贸导刊;2012年02期
9 罗宏斌;周红梅;;税收的就业效应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霍倩佳,罗良文;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J];理论月刊;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庆刚;潘越;;天津市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实证问题与理论解释[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袁丽霞 张婧;发挥政策作用 促进就业效应[N];雅安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常宝国;高科技带来“就业效应”[N];工人日报;2002年
3 刘建军;全市创业促进就业效应进一步显现[N];乌海日报;2011年
4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 白景明;应关注“营改增”促进就业效应[N];中国税务报;2013年
5 记者 杨明清;青岛:创业路上工会与你同行[N];工人日报;2006年
6 吴学安;民间资本,激活创富动力待何时[N];中国审计报;2010年
7 记者 李奎;项目催生就业效应 10万农民工不再“东南飞”[N];南充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世佳;我国居民消费的就业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温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于晓龙;我国信息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4 黄小勇;江西工业化进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赵建军;论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6 王国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就业效应[D];复旦大学;2010年
7 傅端香;中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归鸿;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孙婷婷;江苏省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赵燕;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4 崔丙生;对外贸易视角下的就业效应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5 黄滢;贵州省第三产业增长的就业效应及就业趋势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6 杨蓝英;城镇女性教育水平的就业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周子滟;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及支出结构偏向的就业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8 周启良;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9 冯莉;中国贸易结构的就业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10 祝鹏飞;承接产业转移的就业效应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82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78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