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公共预算透明化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11:38
本文关键词:现阶段我国公共预算透明化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预算透明 预算公开 参与式预算 预算监督 路径
【摘要】:在我国,始于上世纪90年代的财税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公共预算收支管理体系及过程、提高了公共预算效能。2014年8月31日通过的新《预算法》让公共预算的体制及程序进一步规范化。然而,现阶段我国公共预算的发展水平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到的“透明预算”的目标仍相距甚远。一个预算不公开透明的政府是“看不见的政府”,一个“看不见的政府”不可能是公开、公正、透明的政府。本文基于行政学和政治学的视角对公共预算透明化进行研究,通过理论与现状的分析,纵向和横向的对比,系统的提出了现阶段推进我国公共预算透明化的路径。本文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选题的缘由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第二章首先阐述了公共预算的概念和公共预算透明化的涵义,其中公共预算透明化的涵义主要包括公共预算内容的全面、真实,公共预算过程的公开,公众能参与预算过程并表达诉求,公共预算的过程能得到有效的制约及监督。其次,对公共预算透明化涉及的相关理论基础进行阐述。第三章对我国公共预算透明化建设已取得的成效及当前尚存的问题进行梳理。第四章将公共预算透明化的理论与新河镇公共预算透明化改革的实践结合,归纳出当前公共预算透明化尚存问题的原因。第五章系统的提出了现阶段推进公共预算透明化的路径:转变行政观念和方式,推进公共预算公开化、信息化;深入推进公共预算内部透明化改革;加强公共预算民主化制度建设,实践参与式预算;建立有效的公共预算监督机制,把政府关进公共预算的“笼子”里;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为公共预算透明化提供法制保障。
【关键词】:预算透明 预算公开 参与式预算 预算监督 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1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4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7-8
-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现状8-11
- 第三节 研究内容11-12
- 第四节 研究方法12-14
- 第二章 公共预算透明化的涵义与理论基础14-20
- 第一节 公共预算的概念14-15
- 第二节 公共预算透明化的涵义15-16
- 一、公共预算内容的全面、真实15
- 二、公共预算过程的公开15-16
- 三、公众能参与预算过程并表达诉求16
- 四、公共预算的过程能得到有效的制约及监督16
- 第三节 公共预算透明化的理论基础16-20
- 一、委托代理理论17-18
- 二、公民知情权理论18-19
- 三、官僚预算最大化模型19-20
- 第三章 我国公共预算透明化的发展成效及当前存在的问题20-28
- 第一节 我国政府在推进公共预算透明化方面的努力成效20-23
- 一、进行政府财政资金收支分类改革20-21
- 二、初步建立了我国公共预算管理制度21-22
- 三、推进了公共预算收支过程的透明化22
- 四、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预算监督22-23
- 第二节 当前我国公共预算透明化建设存在的问题23-28
- 一、公职人员尚未真正形成预算公开的意识24
- 二、政府部门竟相追求预算最大化24
- 三、政府预算报告编制时间仓促,内容仍缺乏完整性24-25
- 四、公众缺乏参与公共预算的渠道25-26
- 五、人大对公共预算的审查监督尚未“从形式走向实质”26-28
- 第四章 当前我国公共预算透明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以新河镇公共预算改革为例28-35
- 第一节 基于公共预算内部层次的原因31-33
- 一、理性经济人的行为模式32
- 二、科学规范的公共预算编制制度的缺失32-33
- 第二节 基于公共预算外部制度环境层面的原因33-35
- 一、民主化的预算参与机制缺失33
- 二、刚性的预算审查监督制度缺位33-34
- 三、长期滞后的预算法律体系34-35
- 第五章 现阶段推进我国公共预算透明化建设的路径选择35-43
- 第一节 转变行政观念和方式,推进公共预算公开化、信息化35-36
- 一、转变行政观念,促进预算公开化35
- 二、创新行政方式,实现预算信息化35-36
- 第二节 深入推进公共预算内部透明化改革36-37
- 一、建立科学规范的部门综合预算制度36-37
- 二、公共预算内容既要细化又要通俗化37
- 第三节 加强公共预算民主化制度建设,实践参与式预算37-39
- 一、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公民参与预算的能力37-38
- 二、保证公民在参与预算过程中充分获得相关信息、充分表达利益诉求38
- 三、完善公民参与式预算的组织、监督及评估等配套制度的建设38-39
- 第四节 建立有效的公共预算监督机制,把政府关进公共预算的“笼子”里39-41
- 一、合理配置人大审查公共预算的时间及程序39-40
- 二、强化人大对于预算审查监督的专业化机构设置40
- 三、进一步增强人大预算监督的广度、深度和独立性40-41
- 四、充分发挥网络媒体和社会公众对公共预算的监督41
- 第五节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体系,为公共预算透明化提供法制保障41-43
- 一、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明确预算透明的责任与要求41-42
- 二、实现预算透明相关配套措施的制度化42-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47-48
- 致谢4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晓萍,刘汉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思路与对策[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本文编号:809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uishoucaizhenglunwen/80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