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单元交叉效率的自适应群评价方法
本文关键词:决策单元交叉效率的自适应群评价方法
更多相关文章: 数据包络分析 决策单元 群评价 交叉效率 自适应
【摘要】:传统交叉效率评价方法因决策单元偏好权重不唯一而难以操作,因交叉效率有效性分值平均化集结而难以被接受。目前的学者通常围绕决策单元指标权重的确定性分配方法、交叉效率有效性分值的去平均化集结等分别开展研究。本文将交叉效率评价方法中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看作群决策过程,即每个决策单元既是一个被评对象,又是一个决策"专家",提出了一种决策单元交叉效率的自适应群评价方法,将决策单元偏好权重的确定和交叉效率有效性分值的去平均化集结作为同一个决策过程,根据每个决策单元的评价结果与群体评价结果的接近程度,同步迭代调整决策单元的"专家"权重和决策单元自评产生的、并提供给其他被评价决策单元的一组确定的偏好指标权重。实验验证与实例运用分析表明,该方法收敛效果良好,能得到客观稳定的决策单元交叉效率有效性分值及排序。
【作者单位】: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过程优化与智能决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决策单元 群评价 交叉效率 自适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71047,71371062,71302014) 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90111110016,20120111120029)
【分类号】:C934
【正文快照】: 1引言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交叉效率(cross efficiency)评价方法由Sexton等[1]学者提出,它将自评思想和互评思想融合起来评价决策单元的有效性,缓解了传统DEA方法的权重体系过于极端和不现实问题[2],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决策单元的有效性[3],并在现实世界的评价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业政;姜元春;林文龙;;基于模糊距离和神经网络的自适应群决策方法[J];系统工程学报;2008年01期
2 吴杰;梁j;查迎春;;基于核子解的最终交叉效率权系数确定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年05期
3 毕功兵;陶成;梁j;李勇军;;基于权重集合的决策单元排序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4 杨锋;夏琼;梁j;;同时考虑决策单元竞争与合作关系的DEA交叉效率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5 刘业政;徐德鹏;姜元春;;多属性群决策中权重自适应调整的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1期
6 吴杰;梁j;;一种考虑所有权重信息的区间交叉效率排序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璐;高虹霓;;基于熵权和改进TOPSIS法的装备费效评估[J];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06期
2 熊健;陈英武;杨克巍;赵青松;;一种基于多属性群决策的需求优先级排序方法[J];系统工程;2009年03期
3 倪静;;基于TOPSIS法的黑启动决策方法[J];广东电力;2009年12期
4 王科;魏法杰;;三参数区间交叉效率DEA评价方法[J];工业工程;2010年02期
5 孙义;黄海峰;;属性和专家权重调整的自适应算法[J];自动化与信息工程;2013年02期
6 秦毅;姜钧译;;应用Matlab解决常用DEA模型的评价分析[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年22期
7 王新辉;汪贤裕;苏应生;;双边成本信息不对称的供应链协调机制[J];管理工程学报;2013年04期
8 李久林;陈晓华;储金龙;;基于DEA方法的安徽省城市生态效率评价[J];池州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9 吴永强;贺昌政;;非同质决策单元的资源分配模型[J];系统工程;2013年10期
10 逄红梅;唐晓华;;基于两种包络面的机械制造业技术效率评价[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刚;谢科范;吴倩;;从权型决策团队的应急决策集结模型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司艳杰;魏法杰;;一种纯语言多属性群决策方法[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运成;周春华;陈楚湘;吴善明;;基于群决策的国际间双边关系研究[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佳俊;不确定可拓群决策优化方法及应用[D];东华大学;2010年
2 许永平;潜艇装备作战使用性能双域稳健优化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徐林生;面向武器装备论证过程的多属性评价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邹艳;基于不同个体偏好表现形式的多阶段投票选择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宋捷;灰色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王洁方;灰色DEA组合模型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夏春艳;核电厂主控室人机界面评价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郭凯红;群决策环境下不确定信息集成规则与决策要素获取方法[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王武平;面向群评价的混合多属性群决策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李武;供应商选择群决策建模与多源多时段采购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良;证据理论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2 陈思溢;基于群决策理论的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习鹏;动态群决策偏好演化过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郑艳清;基于模糊群决策的电力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风险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
5 徐明;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软包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贾建辉;基于DSP的天线伺服控制器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赵敬敬;客运专线越岭地段最大坡度比选多目标决策优化方法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1年
8 申峰;基于ELECTRE-Ⅲ算法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2年
9 杜丽丽;深基坑支护体系安全可靠性的模糊综合评判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10 张勇;虚拟组织共识达成支持系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成山,吉兴全;输电网合作投资的费用分摊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年10期
2 丁开盛,梁雄健;本地电话网可靠性综合评价的熵权双基点法[J];电子学报;1999年10期
3 宋光兴,邹平;多属性群决策中决策者权重的确定方法[J];系统工程;2001年04期
4 梁j;吴杰;;区间DEA的一种改进的充分排序方法[J];系统工程;2006年01期
5 吴杰;梁j;;交叉效率评价方法中新单元导入的保序性[J];系统工程;2006年07期
6 吴琦;武春友;;基于DEA的能源效率评价模型研究[J];管理科学;2009年01期
7 樊治平,张全,马建;多属性决策中权重确定的一种集成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03期
8 陈卫,方廷健,蒋旭东;基于Delphi法和AHP法的群体决策研究及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3年05期
9 陈静杰,王扶东,朱云龙,薛劲松;基于群决策的供应链伙伴选择与评价过程[J];控制与决策;2002年S1期
10 李志林;区间数的一种改进的排序方法[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海,杨印生,李树根;区分有效决策单元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2 卢宗华;贾红果;;指标受限情况下决策单元修正问题的研究及其应用[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李果,沈晓勇,王应明;对决策单元进行排序的一种方法[J];预测;2000年04期
4 刘英平;林志贵;沈祖诒;;有效区分决策单元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03期
5 徐成龙,吴健中;决策单元相互评价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0年01期
6 黄朝峰;廖良才;;模糊条件下的决策单元相对有效性评价[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6年05期
7 郝海,顾培亮,卢奇;带有评价准则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J];天津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8 毕功兵;陶成;梁j;李勇军;;基于权重集合的决策单元排序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年12期
9 李光金,白建宜;扩展DEA及其在经济计划中的应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木仁;马占新;崔巍;;模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有效性分析[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吴文江;顾建良;;只改变输出(入)的绝对指标值使决策单元变为DEA有效(M)的方法及其应用[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2 卢宗华;;DEA有效决策单元的排序方法[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卢宗华;周宗平;崔宪国;姚来昌;;相对有效评价指数为V_0下的DEA评价与决策单元的修正问题[A];系统工程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李光金;黄_";岳琳;;仅有产出的多目标DEA及其应用[A];Systems Engineering,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Research--Proceeding of 11th Annual Conference of Systems Engineering Society of China[C];2000年
5 沈振闻;叶枫;;评价决策支持系统探索[A];科学决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六次年会论文集[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海;决策单元效率与规模收益的进一步探讨[D];天津大学;2003年
2 张启平;面向领域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3 苏航;DEA交叉效率评价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彭煜;基于多目标规划的DEA有效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杨锋;含有多个子系统的决策单元的DEA效率评估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李兆琼;含有双性变量的系统的DEA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马立杰;DEA理论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杜娟;基于DEA理论的排序研究以及两阶段网络结构效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孙加森;数据包络分析(DEA)的交叉效率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10 汤勇力;基于X列表的可重构ERP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范宇;基于非期望输出决策单元的DEA模型的建立与评估[D];天津大学;2004年
2 高云;DEA有效性理论的进一步探讨及应用[D];山东大学;2005年
3 陈金晓;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与评价方法的改进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白婷;再使用产品的质量判断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5 韩利娜;关于DEA模型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孙娜;样本DEA有效性研究及其灵敏度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8年
7 寇婧;论在建筑项目安全生产效益中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783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tongjijuecelunwen/783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