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口译项目管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大型体育赛事口译项目管理研究 出处:《体育文化导刊》2013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采用案例分析法等分析中国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的口译项目过程管理的情况。主要结论: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必要性;遵循"计划筹备-运行控制-归纳总结"的三阶段运作法;强化"组委会口译部门+服务商口译团队"协同管理的思路;细化口译员的测评流程和测评标准等。建议:充分考量各赛事口译项目管理特色,注重与其它机构的对接模式;注重测试赛的应用;尽早进行译员招募和邀请函签发工作;保证小语种译员的配备和后备译员的留存等。
【作者单位】: 英华博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分类号】:G808.22
【正文快照】: 1国内外研究概况大型体育赛事在西方国家兴起较早,在西方发达国家举办的体育赛事更是不计其数,如欧洲杯、世界杯等。因此,西方国家的赛事对口译项目涉及较早,项目过程化运作理念较为完善,所以体制相对成熟,管理水平相对较高,服务种类更加细化,项目风险预估和防范能力较为成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尊明;;大型体育赛事形象景观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01期
2 景益科;梁仁春;游丹;;浅析大型体育赛事对举办城市的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3 伍娟;林志军;;奥运会科技创新视角下科学技术与竞技体育的辩证关系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年07期
4 丁世勇;;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的险种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6年08期
5 金铂鹏;;竞技体育的价值因素分析[J];科技风;2009年16期
6 刘军;邰崇禧;;苏南地区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影响的研究及思考[J];安徽体育科技;2011年04期
7 王福英;;论高校体育赛事的综合作用[J];职业时空;2010年07期
8 本刊编辑部;赵义;;让体育回归本质[J];南风窗;2010年24期
9 修平;;浅谈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83年S1期
10 周克西 ,何方桂 ,相里飞;试论《三十六计》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锡梅;孙平波;;论竞技体育战略抉择——湖南省竞技体育“精品工程”战略探骊[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魏汉琴;刘宪忠;;竞技体育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及其原因分析[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3 熊文;朱咏贤;;我国竞技体育不道德现象原因的分析框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魏真;;竞技体育人才资源现状分析与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卢元镇;;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制度成本[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8:体育强国的辨析与建设[C];2009年
6 钟伯光;;科技服务—-香港竞技体育成功的要素[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李芳;龙斌;;对中国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几个问题的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8 黄毅;;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集团利益整合机制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孙有平;;论社会主义竞技体育中的牺牲精神[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黄毅;;转型期我国竞技体育利益整合与举国体制[A];第4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志武;再接再厉 勇攀高峰[N];西藏日报;2010年
2 ;反思金牌的异化价值追求[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3 记者 卢伟;推动体育事业大发展[N];珠海特区报;2008年
4 单红;无锡加快体育强市建设[N];无锡日报;2008年
5 记者 黄毅 侯志明;竞技体育沃土在乡村[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6 李勇;从竞技体育谈到应试教育[N];学习时报;2004年
7 天津体育学院 于善旭;努力营造迎奥的竞技体育法治环境[N];中国体育报;2001年
8 正言;当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N];中国体育报;2003年
9 竞文;2003我国竞技体育成就斐然[N];中国体育报;2004年
10 ;竞技体育屡创佳绩[N];甘肃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刘东波;我国承办大型体育赛事风险管理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闻兰;大型体育赛事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赵权忠;我国学校竞技体育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曲国洋;日本竞技体育体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李艳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中国竞技体育运行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8 李卫;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9 许永刚;中国竞技体育制度创新中政府与垄断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张守伟;我国学校竞技体育教练员培训及认证系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杰;吉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立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及其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何强;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体制改革的历史探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徐良益;竞技体育的伦理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张伟华;21世纪初期我国竞技体育运行的成本与效益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远智;海峡两岸高校竞技体育交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爱臣;吉林省中学篮球运动员培养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彦志;2008北京奥运会后我国竞技体育学校化模式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泰倩;大型体育赛事的财务评价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10 王万果;辽宁省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提升路径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48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1324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