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项目管理论文 >

地下工程抢修作业计划与控制要求及其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8 01:03

  本文关键词:地下工程抢修作业计划与控制要求及其策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抢修作业 地下工程 计划 控制 策略


【摘要】:提出了地下工程抢修作业计划与控制的发展要求与应对策略。在阐述地下工程抢修计划与控制基本概念基础上,从作战计划系统、项目管理、系统控制、模型设计等角度系统论证了地下工程抢修计划与控制的发展要求,建立了地下工程抢修计划与控制的开发框架;立足知识模型、计划拟制、集成机制、资源计划与均衡、知识推理等层次,提出了地下工程抢修计划与控制的研究策略,为地下工程抢修作业计划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作者单位】: 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
【关键词】抢修作业 地下工程 计划 控制 策略
【分类号】:TU94
【正文快照】: 1引言面对复杂多变的地震、火灾、爆炸、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乃至战争打击破坏威胁,如何统筹抢修任务、资源、时间、风险等元素,制定科学的抢修作业计划,并根据抢修进程适时调整抢修计划,是保障抢修作业有效实施和抢修作业效能的重要前提。地下工程抢修计划与控制是制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建;;建设工程进度系统管理安全性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6年05期

2 陈伟;钟健;;基于精度成本控制的精密传输机器人系统可靠度优化配置方法[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8期

3 张明智;何章明;胡晓峰;司光亚;;面向信息化战争模拟的体系对抗交互模型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4 孙柏林;;“作战模拟”技术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升华[J];计算机仿真;2007年01期

5 韩雁飞;江敬灼;;综合集成理论技术发展分析[J];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6年01期

6 孟宪宇;涂序彦;;广义人工生命概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年11期

7 沈记全;赵文涛;;自律分散过程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工矿自动化;2006年05期

8 胡晓峰,司光亚,罗批,杨镜宇,张明智,吴琳;战争复杂系统与战争模拟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11期

9 胡晓峰;;战争复杂性与信息化战争模拟[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12期

10 张明智;胡晓峰;司光亚;岳庆来;;基于MAS的体系效能综合集成仿真模型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刘晨;基于SEB组合框架的导弹体系对抗仿真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2 程红群;医院应急医学救援能力建设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3 卜先锦;指控单元战术协同效果分析、建模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常玉苗;跨流域调水对区域生态经济影响综合评价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阎高伟;基于知识的多智能体思维进化算法及其工程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6 王卉;FIDIC合同框架下的中国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7 王国江;人机情感交互的方法与技术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07年

8 熊鹰;施工项目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和方法[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徐敏杰;智能工程及其在电力供需分析与预警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宇;项目管理在网络课程建设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胜;基于Agent的机动通信战术规划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3 杨磊;战术数据链协同分层模型及效能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范俊;基于规则的Web服务组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5 乔喜亮;建筑施工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刘军;黄家坡一号隧道工程项目时间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闫勇山;济南卷烟厂新厂动力中心建设项目时间进度计划及优化[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富庆;铁路建设项目进度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杨利宏;基于遗传算法的资源约束型项目调度问题的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黄孝伦;基于Agent的动态路径诱导系统模型及自适应选路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隧道及地下工程支护施工技术高峰论坛”在京举行[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1年08期

2 马佳星;;水对地下工程的影响及防排水措施[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年08期

3 孙健;孙晓明;;无定向导线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J];市政技术;2009年S1期

4 刘鹏;吴笑天;;地下室结构设计与施工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4期

5 何永保;庄均禄;;地下工程关键安全危险源识别[J];山西建筑;2011年26期

6 顾爱顺;;沉井施工技术要求[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7 李文慧;李娜;孙胜楠;;高效膨胀剂在福雅花园地下人防工程的应用[J];膨胀剂与膨胀混凝土;2011年03期

8 杨庆峰;张保伟;;浅谈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防水施工技术[J];华章;2011年18期

9 胡丹丹;;高层建筑地下工程逆作法施工技术分析[J];民营科技;2011年07期

10 高新强;韩现民;刘志春;;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方向课程改革与实践[J];教师;2011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春生;黄有申;赵钢;郑云泽;刘立;;HCSA膨胀剂在沈阳长岛仙女湖大型地下工程中的应用[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裂渗控制技术——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 柳建国;;地基与地下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与展望[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吴静波;毛善庆;;灌浆技术在地下顶管工程中的应用[A];地面岩石工程与注浆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4 王建勇;方斌;;地下工程岩石力学及工程灾害控制[A];第六届全国工程结构安全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姚源道;刘忠义;;地下工程堵漏防水出现问题的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北京西单地铁车站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1992年

6 胡金华;周早生;孙杰;;民用地下工程对化学爆炸的防护能力[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2年

7 魏入廷;杨华;陈太林;;地下工程锚喷支护的设计施工要点[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8 关向群;郭景伟;;浅埋暗挖地下工程之洞室转换[A];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卷)[C];1997年

9 ;岩土力学与工程学科的若干拓展与进取(同济大学孙钧学术梯队学科研究室成立三年来的学术汇报材料,2003.5)[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10 李术才;;岩石地下工程发展现状与展望[A];2009—2010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科发展报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坚 刘杨堂;大市口地下工程年底前全部完工[N];镇江日报;2010年

2 本报通讯员 杨国球 许镇威 本报记者 丁必裕;天台:“地下工程”见功夫[N];台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王元晖;全市拉网式排查在建地下工程[N];厦门日报;2008年

4 记者 丁化 通讯员 盛芳;安全及风险控制成为关注重点[N];建筑时报;2008年

5 杨峰;地下工程用除湿空调机通过技术鉴定[N];中华建筑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魏瑶;张掖路改造11月底竣工[N];兰州日报;2006年

7 本报综合;无锡:地下工程用地出台新办法[N];建筑时报;2008年

8 十二局集团二公司党委书记 何雪光;发育专项施工能力 推动企业科学发展[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9年

9 杨峰;地下工程用除湿空调机通过技术鉴定[N];中华建筑报;2004年

10 徐朝晖;宾虹路开发地下工程可行吗?[N];金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新;地下工程中土参与作用的结构承载力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朱训国;地下工程中注浆岩石锚杆锚固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盛建龙;岩体结构面力学特征及地下工程结构稳定性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4 陈景涛;高地应力下硬岩本构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5 刘宁;高地应力条件下围岩劈裂破坏的力学机理及其能量分析模型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李晓龙;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岩体力学参数反演及工程应用[D];郑州大学;2009年

7 李晓静;深埋洞室劈裂破坏形成机理的试验和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鲍鹏;可变形离散元法及其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5年

9 李鹏;面向生态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研究及实践[D];同济大学;2008年

10 贺跃光;工程开挖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模型及监测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军南;岩体的弹脆塑性损伤分析及锚杆支护数值模拟[D];武汉大学;2005年

2 孙爱花;大型节理岩体洞群在地下水作用下的围岩稳定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3 王晓亮;地下工程注浆效果综合评价技术研究[D];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2009年

4 李科;地下工程结构耐久性分析与评价[D];郑州大学;2010年

5 郭凯;地下工程洞室群施工期反馈分析系统的构建[D];清华大学;2010年

6 叶敬彬;地下工程高效和局部精度降低算法研究与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文建华;改进遗传算法在地下工程岩体参数反演分析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8 任国辉;软岩地下工程支护方案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曲永玲;城市地下工程地面变形预测神经网络模型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10 卢山;地下工程位移反分析及开挖顺序优化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32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xiangmuguanli/532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2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