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6-08-31 06:17

  本文关键词:组织知识转移与学习能力的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长春理工大学》 2010年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

张磊  

【摘要】: 企业是组成国家经济组织的一个基本单位。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一份子,企业就扮演着非常重要、起决定因素的角色。因此,评价企业的成长性具有非常深刻而又重大的意义,它不仅系统而全面地展现了我国企业的业绩、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并且通过客观地识别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因素,为进一步预警并研究企业成长中未来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改善企业的成长环境中不利因素等方面提供了必要而急需的实用工具。 本文从研究并阐明企业成长的本质内涵、企业的成长的相关理论、突变级数法为基础出发点,总结分析国内外现有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选取基于突变级数法的评价企业成长性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并运用这一模型体系对辽宁省23家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情况做了实证分析和模型准确率验证及分析,从而证实了本文采用的方法及模型具备可行性、有效性等特点。本文通过评价企业的成长性,明确揭示企业能够持续成长的奥秘,为促进我国企业能够持续健康的成长提供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科学有效、简单可行的实用工具。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2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7
  • 第一章 绪论7-15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7-8
  • 1.2 理论概述8-13
  • 1.3 本文的内容和方法13-15
  • 第二章 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模型的构建15-23
  • 2.1 企业成长性的界定15
  • 2.2 影响企业成长性的因素15-18
  • 2.3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18-23
  • 第三章 选取的辽宁省23家企业评价样本的原由和企业简介23-31
  • 3.1 选取辽宁省为评价对象的理由23-27
  • 3.2 辽宁省23家上市企业简介27-31
  • 第四章 辽宁省23家上市企业成长性评价与分析31-48
  • 4.1 原始数据收集与处理31-32
  • 4.2 计算与分析32-44
  • 4.3 验证与分析44-48
  • 第五章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验证与分析48-54
  • 5.1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准确率计算48-49
  • 5.2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准确率分析49-54
  • 结论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57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楼文高;吴晓伟;冯国珍;;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成长性的投影寻踪评价与实证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莉;张玉倩;;中国出口商品中劳动力比较优势的现状与未来变化[J];北方经济;2007年11期

    2 赖国毅;我国上市公司成长中规模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8期

    3 陈晓红,彭佳,吴小瑾;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11期

    4 任海云,王萍;上市公司业绩综合评价方法评述[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年02期

    5 冒乔玲;许敏;韩长俊;;企业成长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基于江苏省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财会通讯;2009年15期

    6 陈晓红,邹湘娟,佘坚;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有效性研究——来自沪深股市的实证[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7 李延喜;巴雪冰;薛光;;企业成长性综合评价方法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靳昌松;刘江涛;;我国上市中小企业成长性模型实证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9 纪志明;;上市公司成长性的行业特征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胡汉辉;潘安成;;组织知识转移与学习能力的系统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立梅;中小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崔忠宝;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旖娜;王苏岩;李宏男;;基于BP神经网络时间序列方法的辽宁省建筑业经济技术指标预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8年02期

    2 王军;;对电力多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张本英;评英国“1830年代理论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4 张本英;;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5 黄泽海;;解析“理性经济人”假设的五个维度[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丁艳华;霍军亮;;如何应对中国农村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源的流失[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7 龚元圣;王晓春;陈贤;;标准差权重法在番茄果实商品性状评价上的应用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1期

    8 李武;胡振鹏;;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中间层组织与厂商理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9 米本家;;我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10 何逢标;;基于AHP与TOPSIS的水资源配置模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俊彬;;略论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吴秋兰;;论对自利本能的道德关注——兼评近年道德评价热点事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吕渭济;孙瑶;孟毅;;湛江工业各部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分析[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向科;刘浪;;模糊层次分析法在轻轨站点综合评价中的应用[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尹德洪;;早期的法和经济学思想研究[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柯华庆;;法律效率论[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7 晏鹰;朱宪辰;;理解诺斯制度分析理论的变化[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娟;;政府应急管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方法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晓峰;杨芳;程春娥;白光;;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安全评价方法研究[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刘嘉莹;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邓红平;网络会计信息披露真实度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吴越;我国产融结合的有效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磊;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朱翼;湖北林业产业布局的案例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朋良;基于渔民视角的相互制渔业保险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孟静;农村微型企业成长性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惊涛;基于DEA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肖彦梅;煤炭企业跨区域扩张能力评价与决策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吕淑金;;BP神经网络在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的应用[J];财经界(学术版);2009年05期

    2 陈晓红,彭佳,吴小瑾;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11期

    3 李益娟;;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上市公司成长性判定[J];财会月刊;2009年06期

    4 李定珍;唐红涛;杨璠;;我国上市零售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J];财贸经济;2007年11期

    5 许敏;陈斯悦;王红强;;金融类上市公司成长性评价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楼文高;张卫;杨雪梅;;科技期刊学术水平综合评价的神经网络模型[J];情报杂志;2009年09期

    7 慕静;韩文秀;李全生;;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5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彭佳;我国上市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林晓松;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上市零售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3 丁琳;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静;黎东升;;我国中小型农业上市公司成长性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3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红燕;刘庭;曹苏;;安徽省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综合评价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尹子民,余佳群,初明畅;企业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小企业司、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中国企业评价协会联合课题组;成长型中小企业评价的方法体系[J];北京统计;2001年05期

    4 岑成德;上市公司成长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2年15期

    5 凤进,韦小柯;西方企业生命周期模型比较[J];商业研究;2003年07期

    6 惠恩才;关于上市公司成长性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1998年04期

    7 郭箭;新古典经济学与进化经济学方法论的比较[J];财经研究;2001年01期

    8 陈晓红,彭佳,吴小瑾;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模型研究[J];财经研究;2004年11期

    9 杨雄胜,杨臻黛;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财政研究;1998年05期

    10 陈晓红,邹湘娟,佘坚;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方法有效性研究——来自沪深股市的实证[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谢维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评判研究[D];江苏大学;2005年

    2 孙立梅;中小高科技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晨;章仁俊;;股权结构特征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0年13期

    2 宋英华;庄越;张乃平;;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内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年08期

    3 张体勤;;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关系研究的创新与探索——《民营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成长绩效实证研究》评介[J];山东经济;2011年03期

    4 张福明;孟宪忠;;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的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成长与盈利能力关系实证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4期

    5 吴旭云;;外部资源利用与企业成长:文献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01期

    6 贺小刚;沈瑜;;创业型企业的成长:基于企业家团队资本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7 陈健;;中国企业的融资与企业成长研究——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分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年09期

    8 李尚峰;;企业成长与测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J];江苏商论;2008年02期

    9 庄玉梅;;基于企业成长视角的核心利益相关者界定[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10 陈昕;滕悦;沈乐平;;企业成长视角的利益相关者利益要求差异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才兴;;中国包装企业成长的源泉靠什么?——战略·责任·文化[A];2010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圈包装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杜周运;张玉利;;互动导向与新企业成长关系:不良竞争与政治网络相伴作用下的权变效应[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孙学敏;;论企业成长管理[A];企业管理创新探索与实践——2010年河南省企业管理创新论文集[C];2010年

    4 朱晓霞;彭正龙;;基于企业家社会网络关系的小企业成长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崔新锋;;低碳经济视角下贵州省人居环境与能源消费关系实证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二)[C];2010年

    6 姜光磊;;基于宏观视角的消费需求实证研究[A];《武汉金融》2010年第12期[C];2010年

    7 刘莉亚;;不同经济背景下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影响差异化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8 龙立荣;陈雪玲;;论思辨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关系[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9 张珉;王迎春;;企业成长理论——一个基于联合产权制度的企业成长解析框架[A];第十二次资本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伶俐;;当代中国青年审美价值观实证研究[A];中华美学学会第六届全国美学大会暨“全球化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夫;[N];中国邮政报;2002年

    2 刘静;[N];消费日报;2008年

    3 时报记者 胡光华;[N];福建工商时报;2009年

    4 李秋;[N];中国审计报;2010年

    5 记者 张龙成;[N];中国企业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雁南 黄宏 实习记者 罗谦;[N];现代物流报;2011年

    7 黄泰岩;[N];中国海洋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颖;[N];机电商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璐;[N];经济日报;2011年

    10 ;[N];经济观察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亚娟;适应性企业战略协同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阳志梅;基于知识网络与企业知识能力的高技术集群企业成长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王宏达;基于生态位视角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王学颖;企业信息资源规划:ILEA的研究与设计[D];武汉大学;2010年

    5 易剑东;社会资本与当代中国体育用品企业成长[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6 劳铖强;企业家行为与现代企业成长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郭晓顺;基于产品创新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曾永江;基于企业家能力的企业成长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9 黄建;企业持续成长评价和预警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奚菁;中国家族企业组织认同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基于突变级数法的企业成长性评价实证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月华;企业社会网络与中小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3 王泽翼;风险投资增值服务对风险企业成长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李宁;企业—大学联盟动机与模式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淼;基于企业成长性的企业家人力资本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陈惠;企业家能力与企业成长的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邹桂花;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我国建筑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华大学;2010年

    8 王朝云;西方企业成长理论的一致性和互补性[D];安徽大学;2004年

    9 何志勇;企业成长过程中“短命现象”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4年

    10 侯亚红;企业并购论[D];西北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组织知识转移与学习能力的系统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63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063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0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