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学习型组织与生态经济研究团队建设

发布时间:2018-03-09 07:54

  本文选题:学习型组织 切入点:团队建设 出处:《冰川冻土》2002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研究整体化趋势日益加强 ,以个人为主的单干式科学研究已不能适应科技一体化发展趋势 .多学科交叉与应用 ,不仅能够创造性地丰富科学知识体系 ,推动经济和社会不断进步 ,而且还可以形成相关领域科研人员的研究团队群体创新实力 .要发挥多学科专业人员团队科研整体潜力 ,迫切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 .学习型组织作为当前的一种全新管理理念 ,正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 .介绍了学习型组织的产生背景、发展趋势以及彼得·圣吉的五项训练的学习型组织模型 ,并以学习型组织为理论基础和管理原则 ,详细介绍了将这一管理原则在生态经济研究团队建设、具体的科研任务中的应用
[Abstract]: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knowledge economy, the tre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has been strengthened day by day. The individual-oriented single-pronged scientific research can no longer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 able not only to creatively enrich the scientific knowledge system and to promote economic and social progress, In addition, it can also form the group innovation strength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eam in related fields. To bring into play the overall scientific research potential of multi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team,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a new type of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model to adapt to it. Learning organization is a new management concept. Is increasingly attracting widespread attention and recogni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model of Peter Saint Gee's five-item training. Taking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 a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he management principl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anagement princip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research team and the concrete scientific research task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ZCX1 0 9 0 4,KZCX1 10 0 3) 西北师范大学科技与知识创新工程项目(NWNU KJCXGC 0 2 20)资助
【分类号】:C9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中民;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2 徐中民,程国栋;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3 徐中民,陈东景,程国栋;中国经济系统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4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5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6 陈东景,徐中民;关于水资源管理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干旱区研究;2001年01期

7 程国栋,张志强,李锐;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J];地理科学;2000年06期

8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甘肃省199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5期

9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苏志勇,鲁安新,林清,张海涛;额济纳旗生态系统恢复的总经济价值评估[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10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陈东景;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宫松;冯敏玉;袁爱清;赖发英;肖小红;;江西省近五年的生态足迹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2 程春旺;沙润;周年兴;;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旅游地生态环境监测指标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6期

3 刘欣;葛京凤;梁彦庆;;山区县域生态承载力与生态安全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4 焦士兴;王安周;;河南省2003年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分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陈兴鹏,康尔泗;甘肃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对比分析[J];冰川冻土;2001年01期

6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7 张志强,徐中民,王建,程国栋;黑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8 张济世,康尔泗,蓝永超,陈仁升,陈满祥;河西内陆河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及水资源利用率研究[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9 徐中民,陈东景,程国栋;中国经济系统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10 赵文智,程国栋;生态水文学——揭示生态格局和生态过程水文学机制的科学[J];冰川冻土;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丁兰;洪涛;;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柳州市可持续发展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刘新平;;土地资源利用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以新疆典型地区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蔡银莺;张安录;;湖北省农地存在价值的CVM估值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4 丁晓阳;;水资源保护行政管理的冲突解决制度[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5 蔡银莺;李晓云;张安录;;湖北省农地资源价值研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高魏;闵捷;张安录;;江汉平原耕地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刘洁;;生态足迹方法在城市尺度应用研究的探讨[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8 饶胜;万军;张惠远;;关于开展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的总体构想[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杨建强;高振会;张爱君;张继民;;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编制的程序及内容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10 蒋莉;沈兴菊;于兴丽;;成分法进行小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评价[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盛莉;大气酸沉降影响下硫的生态化学——以庐山森林生态系统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艳君;拟生态系统算法及其在工业过程控制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1年

3 罗新远;中外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4 张卫民;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2年

5 葛震远;自然资源强力开发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硕;GIS和遥感辅助下流域模拟的空间离散化与参数化研究与应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梁留科;中德土地生态利用比较研究及其案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2年

8 邱成利;产业集聚与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9 汪泽英;技术发展多元驱动力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但承龙;可持继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欣利;科协学会系统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2 闫卫阳;新时期河南省区域开发的空间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3 郑海霞;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以河南省为例[D];河南大学;2001年

4 袁经文;中国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零现象的经济学分析[D];广西大学;2001年

5 周哲;基于区域PRED系统的可持续度模型研究——以民丰县为例[D];新疆大学;2001年

6 陶希东;河西走廊生态退化机制及其恢复与重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薛丽芳;陕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任宪友;可持续发展适度人口理论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韩贵锋;环境价值评估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D];西北大学;2001年

10 牛树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生态足迹评价[D];河南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永健,叶佰生,周文娟;黑河流域过去40a来降水时空分布特征[J];冰川冻土;1999年01期

2 蓝永超,康尔泗,金会军,张生才,陈明征,陈学林;黑河出山径流量年际变化特征和趋势研究[J];冰川冻土;1999年01期

3 徐中民;情景基础的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理论及应用[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4 徐中民,程国栋;黑河流域中游水资源需求预测[J];冰川冻土;2000年02期

5 徐中民,蓝永超,程国栋;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径流预报中的应用[J];冰川冻土;2000年04期

6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7 成克武,崔国发,王建中,李俊清;北京喇叭沟门林区森林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8 秦耀辰,陈世敏,王喜,卢向前,李志刚;区域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1期

9 王桥,毛锋;运用系统动态学方法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探讨[J];地理科学;1998年06期

10 何大明,刘昌明,杨志峰;中国国际河流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理学报;1999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必锋;;关于构建学习型办公室的思考[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朱维维;;老子的管理思想[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8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年;;学习型组织(摘要)[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2 陆昌勤;张鼎昆;;知识经济呼唤“学习型组织”[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3 刘海萍;;传统组织与学习型组织之比较[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牛继舜;;试谈建立共同愿景的方法[A];第四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惠丽;;论学习型组织在政府机关和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6 孙健敏;马玉凤;;学习型组织与组织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王安民;谢永平;;信息时代的学习型组织演化——生态型组织[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彭赓;李敏强;寇纪淞;;信息技术与组织学习[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9 王俊阁;武慧杰;;关于学习型组织的构建过程[A];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运行机制变革研讨会议论文[C];2004年

10 任志新;;论知识经济形态下的管理创新[A];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管理现代化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小明;学习型组织,绝非有求必应“上上签”[N];医药经济报;2005年

2 University of Lethbridge 鲍勇剑 袁文龙;学习型组织的综合分裂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3 北京市委党校 刘汉峰;“拓展式学习”: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新探索[N];北京日报;2009年

4 邱昭良(作者为南开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研究生、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负责人);学习型组织开始“泛虚”[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5 冰洁;学习型组织:活力和信心兼备的领先奔跑者[N];中国人事报;2003年

6 陈国权;学习型组织会是什么样?[N];经济日报;2002年

7 田卫川;浅谈学习型组织[N];山西经济日报;2003年

8 贾国华;学习型组织创建贵在创新[N];山西日报;2004年

9 程立顺;学习型组织是怎样“修炼”成的[N];安徽日报;2004年

10 李伟 董卫民;车建新登上国际学习型组织演讲论坛[N];常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云绍辉;学习型组织结构模型与评价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2 姚德明;终身学习与组织学习和组织发展的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3 吕晓俊;组织中员工心智模式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永明;自我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哲学[D];苏州大学;2008年

5 隋静;组织学习的原理、实施体系及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伟伟;心理契约的话语意义[D];山西大学;2006年

2 邹立娜;基于生态学角度的学习型组织构建方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6年

3 窦皓;工程咨询企业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曾永学;学习型组织文化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5 李娅;学习型组织理论对管理哲学的推进[D];苏州大学;2007年

6 邱慧敏;政府基层组织的学习能力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冯炯;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系统模型[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8 程奇;基于组织特征的组织学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年

9 孙泉城;哲学视野下的复杂性组织管理[D];天津大学;2008年

10 张力国;师徒制下的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876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5876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8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