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管理公平:转型社会中的文化“偏向效应”及其发生机制

发布时间:2018-04-29 10:21

  本文选题:中国文化 + 关系 ; 参考:《管理世界》2007年04期


【摘要】:转型社会中,中国文化如何影响公共管理的公平?我们发展了文化社会学关于文化的多层次意义结构的概念,并建构了"社会集体目标关联"和"个体目标关联"的理论框架,通过历史文献的实证分析,发现转型社会中的中国文化对公共管理公平的影响存在"偏向效应"。与目前认为的文化内部"一致性"的假定相反,我们的研究发现恰是文化的"内部不一致性"成为"偏向效应"发生的机制。最后还讨论了如何规避文化"偏向效应"对实现公共管理公平产生的策略困境问题。
[Abstract]:In the transitional society, how does Chinese culture affect the fairness of public management? We have developed the concept of multi-level meaning structure of culture in cultural sociology, and constructed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ocial collective goal relevance" and "individual goal relevance". It is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on the fairnes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the transitional society is biased. Contrary to the assumption of "consistency" within culture, our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internal inconsistency" of culture becomes the mechanism of "bias effect". Finally, it discusses how to avoid the "bias effect" of culture on the realization of public management equity strategic dilemma.
【作者单位】
【基金】:中山大学企业管理重点学科资助。
【分类号】:C9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阳吉昌;略论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的重大意义——兼批“中国文化南来说”的谬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刘正发;对建筑机械化几个问题的看法[J];建筑经济;1980年03期

3 戴耀荣;上海市工业系统的市场调节[J];社会科学;1980年04期

4 江征帆;发展科学技术,为上海开辟光明前景[J];社会科学;1980年05期

5 田尔;从骨肉关系谈上海长期规划[J];社会科学;1980年05期

6 苏先智;日本磨料磨具工业统计[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1980年02期

7 ;致读者[J];科研管理;1980年01期

8 乾侑 ,蔡云暖;关于发展独创性科学技术的若干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08期

9 胡骁;;李春昱教授应邀来院作板块构造的学术报告[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10 阳吉昌;;略论桂林甑皮岩洞穴遗址的重大意义——兼批“中国文化南来说”的谬论[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道静;;朱子对沈括科学学说的钻研与发展[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2 郑学檬;;在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学术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代序)[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3 唐亦男;;从牟宗三先生的朱子研究探讨朱子思想中的现代性[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4 张品端;方彦寿;;海峡两岸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学术会议综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5 ;编后记[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6 于黎明;;大学俄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何颖;;毛泽东对中国新文化建设的理论贡献[A];学习 坚持 发展——青海省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3年

8 高燮初;;略论吴文化在长江经济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A];长江流域经济文化初探[C];1997年

9 任茂棠;;关于山西抗日根据地文化的内容和核心问题的思考[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10 高增德;;时代呼唤“晋学”或“晋文化学”——兼评《三晋古文化源流》[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毛志成;世界全球化与中国文化的困惑[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张岱年;中国文化的要义不是三纲六纪[N];北京日报;2000年

3 特派记者 初小玲;世界两大文明:历史性对话[N];北京日报;2000年

4 特派记者 初小玲;中西文化交流渐入佳境[N];北京日报;2000年

5 金冲及;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文化走向三议[N];北京日报;2000年

6 刘德伟;汤一介谈中国文化书院[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高小康;自我偏见中的中国文化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赵忱;一眼望不到底[N];中国文化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高昌;墨子刻印象[N];中国文化报;2000年

10 杜仲华;龙文化舞进凯旋门[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卫景宜;西方语境的中国故事——论美国华裔英语文学的中国文化书写[D];暨南大学;2001年

3 张艳国;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桂翔;文化交往规律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陈义海;对明清之际中西异质文化碰撞的文化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6 李利安;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的演变及其向中国的传播[D];西北大学;2003年

7 毛翼鹏;“多元交互主义”知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颜青山;挑战与回应:中国话语中死亡与垂死的德性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柴文华;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3年

10 孙成武;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革;中国文化局限词及其翻译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宋薇;梁漱溟文化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00年

3 杨淑敏;冯友兰文化类型说述评[D];河北大学;2000年

4 邱环;藏传佛教禅思想源流初探[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5 吴雄江;黄炎培:从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形象”[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韩莉;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的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以美国庄臣公司(中国)为例[D];暨南大学;2000年

7 大场悦子;“清贫”的意义[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1年

8 舒畅;丁文江的科学思想及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徐艳;周恩来,,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D];外交学院;2001年

10 薛红;论唐人小说中的悲剧意识[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8195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8195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a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