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识工作者为核心的项目团队的能力整合研究
本文选题:项目团队 + 知识工作者 ; 参考:《理论学刊》2005年11期
【摘要】:在21世纪,以知识工作者为核心的项目团队效能的提高必须基于以专业分工为基础的能力整合机制。项目团队成员的能力是服务于团队能力并同项目成果或重大里程碑具有内在联系的项目团队成员的个人特质,既包括外显的知识和具体技能,还包括内隐的个人特质。由于项目团队能力并不是所有团队成员个人能力的简单相加,必须通过一定的流程将其整合在一起,因此项目团队的能力整合流程为有效提高项目团队的效能提供了指南。
[Abstract]:In the 21st century, the improvement of project team effectiveness with knowledge worker as the core must be based on the ability integration mechanism based on professional division of labor. The ability of a project team member is the individual trait of a project team member who serves the team ability and is intrinsically linked to a project achievement or milestone, including both explicit knowledge and specific skills, as well as implicit personal traits. Since project team competence is not a simple sum of individual abilities of all team members, it must be integrated through a certain process, so the ability integration process of the project team provides guidance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ject team effectivel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服务体系的政策研究”(04BJY006)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点课题“知识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成熟度模型”(Z2003H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黑启明;对劳动关系研究范畴的若干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蔡厚清;国外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1期
3 袁树军;技术人员能力结构及其培养[J];科技与管理;2005年01期
4 许庆瑞 ,张蕾 ,王勇;知识员工的能力及其测度[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年08期
5 王勇,王瑞飞;个体有机能力及其同组织层次能力整合机理与过程分析[J];科研管理;2004年03期
6 丁荣贵,杨明海,张体勤;知识工作者的能力整合与企业效率[J];文史哲;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付华;;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界定因素的反思与重构[J];法制与社会;2010年34期
2 戴建荣;夏厚勋;;试论做好工会工作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关系[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胡允银;;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胜任能力模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4 谭红军;霍国庆;郭传杰;;科研与管理能力结构模型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年07期
5 杨丹;戴昌钧;;知识工作的结构模型分析及其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年08期
6 孙锐;石金涛;李海刚;;围绕企业研发活动的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8年01期
7 邓修权;康云鹏;席俊锋;白冰;毛杨絮;;高校科研团队资源能力模型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2年01期
8 梁欣如;;知识工作者个体能力整体维度框架研究与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7年06期
9 杨丹;戴昌钧;;知识工作的结构分析及模型表征[J];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06期
10 万华;卢庆辉;;江西省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市场;2008年4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葛长银;夏晓慧;孙游;;基于行为的“3+1”内部控制体系创建[A];首届内部控制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邓玉林;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汪新艳;知识员工组织公平感对工作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曹欢;知识作业效率解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贾建锋;基于能力的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琦;大学生村官胜任特征模型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张秀广;高职院校科研管理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聂振;知识联盟下成员企业间的知识距离测度模型及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程辉;高科技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5 杨廷钫;管理咨询顾问能力建设[D];暨南大学;2003年
6 凌飞;企业组织管理状态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7 高树花;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的软件企业HR-CMM研究[D];东北大学;2006年
8 袁纪芸;退休者的劳动权利问题探讨[D];四川大学;2006年
9 徐军旗;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关系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胡震宇;技术员工绩效考核体系优化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明;德国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J];中国人才;1994年05期
2 杨明海,张体勤,丁荣贵;人力资源能力成熟度模型:概念、体系与结构[J];东岳论丛;2003年06期
3 罗福午;关于工程师的素质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04期
4 黑启明;对劳动关系研究范畴的若干思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刘小华;科龙管理人员效能考评方法[J];管理工程师;1998年06期
6 冯晓宪;企业领导层素质结构的效能分析[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7 张淑瑛;“职业能力是就业关键”的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8 刘渝;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培训理念[J];机械职业教育;2004年06期
9 霍华德·加德纳 ,孟琳;创造力还是基本技能[J];教书育人;2003年13期
10 邓泽民,陈庆合,刘文卿;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燕;;寻找“尚好的社会”[J];IT经理世界;2006年10期
2 小小鸟;管理未来[J];网际商务;2002年01期
3 赵丽红;知识经济下高科技企业智力资本的管理战略[J];经济论坛;1998年17期
4 张龙彪;;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的应用研究——对知识工作者的绩效管理[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06年11期
5 叶曦立;;论知识工作者的专业精神[J];职业时空;2007年14期
6 Schwan;;HR新鲜人的风暴之旅(三)[J];人力资本;2007年07期
7 杨俊杰;;润迅:“知识工作者氛围”[J];经理人;1999年10期
8 彼得·德鲁克;陈雷川;;谁能当上新资本家[J];科技智囊;2003年01期
9 马立荣,肖洪钧;知识工作者的激励机制设计[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谢旭之;;对知识工作者进行绩效管理的思考[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曲刚;李伯森;;软件外包项目团队交互记忆系统与承接方团队绩效的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理查德·V·奈特;冯炳昆;;持久性发展与适合居住的城市[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3 张文辉;;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管理融合的管理模式[A];纪念第38届“世界标准日”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杨丹;;知识工作的结构性特征对生产率的作用分析及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焦书长;赵彬;尹晓文;;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团队建设探讨[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6 于维;高广军;孟祥革;;打破边界 重塑流程 推行设计工艺协同化管理[A];铁路货车制造工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明炫;周明骏;田丰;戴国忠;;面向知识工作者的个人信息管理模型[A];中国计算机图形学进展2008--第七届中国计算机图形学大会论文集[C];2008年
8 孙露;张辉;;浅谈如何实施项目的管理[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9 马静;李衢;;个人知识交互行为的内在机理[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邹文魁;;如何实施高效的项目管理[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管道局副总工程师 兰银管道项目部经理 葛书义;努力实践和传承具有CPP特色的EPC项目团队文化[N];石油管道报;2007年
2 刘文;太平洋产险表彰“百名销售精英”[N];中国保险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李国敏;这里为什么会成为创新“圣殿”?[N];科技日报;2011年
4 郑灵巧;我国建立多部门参与工作网络[N];健康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樊勇;“咱农民百姓的贴心人”[N];通化日报;2006年
6 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光纤惯导公司总经理 王巍;以原始创新能力立足市场[N];中国航天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孟祥初;王振世:抓住关键环节[N];通信产业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姜华;Mgold婚饰黄金时代的文化救赎[N];中国黄金报;2010年
9 ;知识共享 名至实不归[N];中国经营报;2008年
10 孟巍巍;46所 “三师”系统课题管理出效率[N];中国航天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樊建芳;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2 王勇;基于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郭丽芳;矿建工程项目团队胜任力与绩效关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4 杨鸿章;网络化营销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盛利;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工作者健康相关工作效率低下测量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6 李发权;现代制造环境下基于认知过程分析的设计型知识工作效率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董云鹏;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刘学林;CGTR项目系统分析与管理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李祥全;基于多Agent的软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10 于建政;建筑施工项目知识共享与项目绩效间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凯;基于灰色理论的项目团队内部知识共享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鲁新华;项目团队胜任素质模型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戴伟华;X公司项目团队管理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汪旭;汽车设计公司项目团队绩效管理体系构建[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5 呼守蒂;工程项目团队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康晓明;虚拟企业项目运作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7 董智琼;基于项目团队生命周期的工程项目团队冲突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8 彭放;沈阳某体育院校基地项目团队建设[D];吉林大学;2009年
9 曹战果;佳宇环保公司企业组织诊断与再造[D];广西大学;2004年
10 曹洪峰;基于项目团队的知识型组织运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02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190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