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网络政治研究的转向与大学智库作为

发布时间:2017-08-22 23:39

  本文关键词:网络政治研究的转向与大学智库作为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政治 大学智库 国家治理现代化


【摘要】:复杂现代性发展情势下的网络政治研究,有鲜明的二重性,即主体性与场域性。前者从本体论意义出发,视网络政治为通过交互方式以寻求生存发展的政治形态;后者从方法论角度把网络当作一种研究社会的特殊方法,即网络政治是社会力量互动博弈的场域政治。这种二重性交融且向后者位移的研究转向态势,表现为从简单的载体铺陈向立体化的过程逻辑解释的整体转变。这样,诸如在场与缺场、解构与建构、生产与传播、政治资源与社会资本、生态系与社会熵以及有效性与合法性等十大问题,网络政治研究的历时性命题便被逐步压缩为共时性表达的复杂题域。因此,回答网络政治的逻辑,便成为公共政策研究应瞄准的焦点——为公民政治发展导向下的本体性焦虑寻解。在快速转型的网络政治语境中,作为"智库娇子"的大学智库发展,需要深度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理解性地切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在对策建言、战略引领、思想创建、秩序建构等层次上,进阶式地契入到满足大国民生、风险社会、协同创新等内生新需求的智识系统之中,担当好、担当巧"保存制度的祭司"和"发展制度的祭司"。以此,走出单纯应景性与纯专业碎片化的大学智库,或将成为营造和完善中国政策市场(尤其是政策分析市场)的关键性"撬动"变量。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网络政治 大学智库 国家治理现代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特区治理改革与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0CZZ023)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政治学、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和2014年度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的资助
【分类号】:D621;C932.8
【正文快照】: 一、网络社会的崛起与网络政治的研究转向 诚如曼纽尔·卡斯特所言,网络社会的崛起正成为一种发生着的历史趋势,正构建着新的社会形态[1]。当下中国,数字化生存越发成为一种新常态,网络社会正迅疾来临,网络政治的研究也正经由粗放概念勾勒转向精细化逻辑整合的重要阶段。与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峰;论网络政治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朱艳仙;;网络政治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3 李包庚;齐佳;;制约中国网络政治文化形成的几个因素[J];长江论坛;2008年03期

4 叶敏;唐亚林;;论我国网络政治文化的理性化建构[J];新视野;2009年04期

5 甘永辉;;应对网络政治挑战,推动我国网络政治健康发展[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本刊编辑部;赵义;;网络政治新透视[J];南风窗;2009年22期

7 宋迎法;李翔;;中国网络政治研究综述[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8 彭前生;;刍论网络政治风险[J];前沿;2010年07期

9 吴娟;;当前我国网络政治活动的问题及对策[J];宁夏党校学报;2011年02期

10 崔晓岗;潘友亮;;基于公共部门激励性视角探讨“网络政治”[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献忠;;网络政治的生成与青年政治意愿表达[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佛山日报记者 曾君蔚;网络政治:影响选举的新力量[N];佛山日报;2012年

2 本报特派评论员 周虎城;对网络开放就是对公民开放[N];南方日报;2007年

3 ;网络政治的功效[N];人民代表报;2011年

4 中共嘉兴市委党校副校长、嘉兴市社联副主席 俞燕锋;“网络政治”与地方人大制度创新[N];嘉兴日报;2010年

5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 沈逸;“网络政治”难敌“沉默大多数”[N];文汇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旭;挑战与回应——当代中国网络政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黄建平;我国网络政治信息传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任丰田;和谐社会视角下网络政治表达渠道的构建[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翟杨;网络政治参与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王越;网络政治段子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6 潘君宇;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国网络政治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马新颖;论网络政治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影响[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李天娅;论网络政治因素对我国政治改革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吴晗璐;网络社会与中国政治社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217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7217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c1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