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认同--以现代性为分析视角
本文关键词: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制度认同--以现代性为分析视角
更多相关文章: 国家治理现代化 现代性 合法性危机 制度认同
【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提出承载着融合现代性的艰巨使命。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对现代性分化与融合的双重考验,如何克服现代性分化所引发的国家治理合法性危机并在现代性融合中把握国家治理的价值目标、背景动力和路径指引的关键在于制度能否得到公众的认同。在现代性融合的背景下,制度认同不单是公民个体的国家意识和国家观念或国家制度本身的建设问题,更在于社会全体成员在与国家的双向互动中能否实现合作共治。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改革措施,完善制度认同的构成要件,从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家治理现代化 现代性 合法性危机 制度认同
【基金】:2015年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创新教育计划基金一般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宪法实施评价标准的完善”(2015B0606) 2015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宪法实施评价标准的完善”(2015B0606)
【分类号】:D630
【正文快照】: 引言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性目标。“从统治、管理到治理,言辞微变之下涌动的,是一场国家、社会、公民从着眼于对立对抗到侧重于交互联动再到致力于合作共赢善治的思想革命;是一次政府、市场、社会从配置的结构性变化引发现实的功能性变化再到最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鹏,江振峰,陆昱博;关于现代性的哲学反思[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沈湘平;现代性的进化及其启示[J];学术研究;2005年10期
3 刘永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走出现代性困境的根本出路[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年02期
4 黄红生;;现代性的辩证法及其启示[J];探求;2007年03期
5 郭玉苹;;现代性之“物”和现代性之“人”:马克思的观点[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1期
6 胡丽玲;邓茹秀;;现代性之隐忧及其超越[J];学理论;2009年23期
7 谢玉亮;;现代性的背反逻辑[J];学习论坛;2012年12期
8 阿里夫·德里克;陈波;;从历史角度反思现代性:能得到“另类现代性”的结论吗?[J];社会科学研究;2013年04期
9 王晓华;超越现代性:中国知识分子在21世纪的根本使命[J];文艺评论;1999年05期
10 汪伊举;;现代化与现代性——历史·理论·关系[J];光华法学;2007年0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震;;现代性与认同问题的思考[A];中西视野下的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04年
2 陈引驰;;类型与时代:中西文化之别——“多元现代性”视野下的回顾[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下)[C];2004年
3 袁辉初;袁艳玲;;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探讨——“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趋势”学术座谈会综述[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4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5 王进;;论文学的现代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余玉花;;生命价值的哲学辨析[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姚鹤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和启蒙[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刘中起;;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及其当代实践——兼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9 包俊洪;;现代性与人学研究[A];人学与现代化——中国人学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第四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李启军;胡牧;;中国电影在不同历史时段的现代性呈现[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师;多元现代性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举行[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钱林森;现代性是一个文明复合的过程[N];中华读书报;2013年
3 采访者 庄建 被采访者 周宪(南京大学教授);大众语境中的现代性[N];光明日报;2001年
4 喻中;法律的现代化与现代性[N];检察日报;2005年
5 北京大学中文系 李琳;杰姆逊的“现代性”与中国的现代性建设[N];社会科学报;2003年
6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 包胜勇;世俗化抑或大众化:宗教如何应对现代性[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彭国华;现代性·话语权·“中国模式”[N];人民日报;2009年
8 李泽厚 刘绪源;中国呼唤“情本体”的现代性[N];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陈乐之;现代性与物欲的释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郗戈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视野中的现代性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晓微;现代性与中国佛耶对话(1911-1949)[D];浙江大学;2014年
2 侯素芳;个体权利视域中的教育现代性的正当性[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建民;中国社会的象征二元结构[D];吉林大学;2008年
4 王明科;怨恨:中国现代十位小说家文化反思的现代性体验[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吴先伍;现代性的追求与批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芳;现代性视域下的李大钊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5年
2 耿冬艳;现代性隐忧的书写[D];曲阜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丹;用光影书写都市现代性[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张辉武;寻根与超越[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安琛;现代性视域下的新世纪乡村叙事[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毛媛媛;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现代性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陈波;现代化在东西方传统文化中的定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华静怡;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的现代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9 王华岗;现代性问题的根源及其现实意义[D];郑州大学;2003年
10 刘丹丹;生活在永远的不确定性之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0514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051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