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融合、交融及互嵌
本文关键词:民族的融合、交融及互嵌
【摘要】:民族融合、交融和互嵌有着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交融"不同于"融合",它强调的只是相互接纳、吸收、包容和认同,是"融合"的进行时态或过程,不是结果。在社会结构的诸多领域中,分层结构、从业结构和人口分布结构与民族结构的重合是民族隔阂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影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障碍。所谓"推进建立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就是打破民族结构与其他社会结构的重合,使不同民族成员掺杂或嵌入到其他社会结构中去,从而为消除民族隔阂、实现交融创造条件。从聚居到杂居再到散居是民族过程在族体分布形态上的演进规律,也是民族实现交融的一种基本趋势。居住结构的互嵌应当在分层结构和从业结构互嵌的基础上得以推进,着重需要打破的是妨碍民族交往、对现代生活进步和发展形成障碍的"社区环境",而不是全部的民族聚居和杂居,因此应特别注重相互接纳和包容的软环境建设。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D633
【正文快照】: 2009年前后,随着国内民族问题的升温,加强民族融合,甚至用政策来促进融合的声音骤然抬高,但很快被中央所叫停。为了正确反映民族关系的现状和趋势,中央于2010年初提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并在其后得到了重申。〔1〕“交融”与“融合”语义相通相近,如何理解,引人关注。20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仪;;城市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研究[J];学术界;2015年10期
2 郝备;;推进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的思考——以哈密地区为例[J];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学报;2015年03期
3 梅祖蓉;;美国种族主义“正当性”的来源与建立[J];世界民族;2015年04期
4 李建新;常庆玲;;新疆各主要民族人口现状及变化特征[J];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03期
5 李晓霞;;新疆少数民族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及现状分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6 姜禾;;新疆和田市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实践与启示[J];管理观察;2015年16期
7 郭未;;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发展分析:2000~2010[J];人口学刊;2014年06期
8 李洁;;当前新疆南疆地区城市维汉民族关系解析[J];新疆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9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与社会建设[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梁茂春;广西各民族间的结构性差异[J];广西民族研究;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庆;;“互嵌”的机理与路径[N];中国民族报;201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纪;;社区资源: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社会支持研究——天津市“两县三区”的调查报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年06期
2 高向东;王新贤;朱蓓倩;;基于“胡焕庸线”的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J];人口研究;2016年03期
3 王希恩;;民族的融合、交融及互嵌[J];学术界;2016年04期
4 胡洁;;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与社区环境的有效途径探究——以新疆哈密地区为例[J];人力资源管理;2016年04期
5 王姗;;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人口迁移趋势分析——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6 晏月平;廖爱娣;;蒙古族人口文化素质与职业、行业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7 李艳荣;;民族关系基层调研:新疆和田地区策勒县[J];新疆社会科学;2015年06期
8 郭未;赵嘉莹;;维吾尔族人口发展辨析(2000~2010)[J];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03期
9 陆杰华;张韵;;2014:中国人口学研究回顾与评述[J];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07期
10 殷琼;;汉语水平、空间融合经历与跨族空间融合意愿——基于地方公共安全管理的视角[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亚明;;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现实背景、理论内涵及实践路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王星;;技能形成的社会建构 德国学徒制现代化转型的社会学分析[J];社会;2015年01期
3 张会龙;;论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区建设:基本概念、国际经验与建设构想[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4 穆宏权;;“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探析——以塔城地区为例[J];今日新疆;2014年18期
5 吴晓刚;宋曦;;劳动力市场中的民族分层: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实证研究[J];开放时代;2014年04期
6 郭未;安素霞;;流入地生育政策对流动妇女生育行为的影响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7 来仪;;当前我国城市民族问题浅论[J];学术界;2013年09期
8 王平;李江宏;;乌鲁木齐市多民族混合社区建设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9 胡海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口发展研究——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13年07期
10 侯慧丽;李春华;;梯度城市化:不同社区类型下的流动人口居住模式和住房状况[J];人口研究;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杭生,李路路;社会结构与社会和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2 ;社会结构应“和谐而有弹性”[J];人大建设;2009年09期
3 方曙光;;网络公共领域下我国社会结构的嬗变[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4 黄鹏进;;“革命”与“改革”如何改变了村庄社会结构?——读《桥村有道:转型乡村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的思考[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6期
5 吴元j;论社会结构的两重性及其对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意义[J];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6 文丁;关于社会结构问题的研究[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1998年02期
7 朱庆芳;我国社会结构的六大变化[J];政工研究动态;1999年10期
8 陆学艺;;构建和谐社会需调整社会结构[J];党政干部文摘;2005年11期
9 陆学艺;;我国社会结构的历史性变化[J];党政干部文摘;2006年03期
10 那述宇;略论社会结构文明[J];理论探讨;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宏波;宋景峗;;社会结构变迁的概念与研究方法[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葛宏坤;;和谐社会社会结构构成原理探索[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王尚银;;宏观视野、微观研究:社会结构变迁引发的思考(研究设想/纲要)[A];“秩序与进步:浙江社会发展60年研究”理论研讨会暨2009浙江省社会学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杜玉华;;社会结构:一个概念的再考评[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5 姜大仁;;论生态保护型社会的制度安排——建立从“三领域”到“四领域”的社会结构基本制度[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陈阳;;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之考察[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Melvin Kohn;王卫东;裴蓉;;变迁中中国的社会结构与个性[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樊鹏;;社会结构与社会意识对国家治理的影响——以中国国家强制职能的发展为视角[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刘润忠;;社会结构与科学发展[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谢玲丽;;社区建设与社团发展[A];社会转型与社区发展——社区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欢;脆弱的“橄榄球”型社会结构[N];人民日报;2012年
2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邓伟志;警醒社会结构失调[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
3 甘肃省委党校第三十三期地厅班学员 甘南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卫甚祖;论社会结构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甘肃法制报;2005年
4 著名社会学家 陆学艺;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要协调发展[N];新华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瑞英;新阶段社会建设核心任务是调整社会结构[N];光明日报;2009年
6 陆学艺 王茜 吴晶 任芳;要补好调整社会结构这一课[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小彤;社会结构与经济结构 15年的鸿沟如何跨越?[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8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公管部副主任 董立人;积极推进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N];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郭世胜 绳军涛;加强社会结构和社会交换方式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蔡若愚;社会结构转型助推产业结构升级[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詹晋洁;当代阿拉伯国家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层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董伟;论当代经济制度选择与社会结构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7年
3 谭同学;乡村社会转型中的道德、权力与社会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帅;交通与社会结构再生产[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2 李新廷;论市场经济时代社会结构的转向[D];山东大学;2012年
3 张勇;规则与资源的再造:外出人口对乡村社会结构的意外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黄炯;湘东泉村宗族的社会结构与变迁[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5 蒋传刚;结构与行动:现代社会中的行为理性化[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晓鸾;社区集体行动何以可能[D];吉林大学;2012年
7 吴俊;消费:社会结构视野的诠释[D];郑州大学;2010年
8 谢曦;基于智能体建模技术的社会结构对合作演化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璇;转型期农民合作困境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10 李美玲;泰国“现象”:政治态度与社会结构[D];复旦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03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203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