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水平测度
本文关键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水平测度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议题,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顶层设计的战略方案和指导方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长期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和不断实践的民生工程。2012年5月,国务院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制定并颁布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这是第一部有关基本公共服务议题的行政法规,标志着“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长期要实现的国家战略,该规划就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体系、运行机制、保障方式、监督体系和标准体系等提出了指导原则和发展方向,同时也明确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各级政府的供给职责。此后,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纲领中均提到了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最近几年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就建设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细则进行了阐述。“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实施就业优先”、“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升公益性基础社会建设能力”、“加快进行环境保护工程建设”、“保障社会公共安全”等有关基本公共服务的项目被提上政府公共服务建设的议程,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在全国大范围展开。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成为当前及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国家民生建设的重点和热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大大压制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在基础性教育、医疗卫生、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供给不足、供给质量不高,以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在结构上配置不均衡,各地区和省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横向非均等化问题。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事关国民迫切利益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较大矛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解决该矛盾的突破路径。就现实问题背景而言,研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也契合社会发展需要。因而,本文所展开的研究符合国民经济学学科解决国民经济现实社会问题的要求,能为政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水平献言献策,同时从学术价值方面来说,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丰富和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研究结论亦能充实现有学术研究成果。因而,本文深入测度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水平并就其非均等化问题进行有效分析,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就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水平进行实证测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介绍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及不足;第二部分是界定开展本文研究的几个核心概念,包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等,同时介绍公共产品理论、公共财政理论和公平正义理论等基础理论,这一章构成本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的发展现状,结合第二部分界定的基本公共服务概念,对公益性基础社会建设、基础教育服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的供给情况进行简要介绍;第四部分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水平的实证分析,本文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地区差异、省域间供给差距和城乡间的非均等化供给三个视角,采用定量方法进行实证测度;第五部分是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非均等化原因分析,针对第四部分实证研究的非均等化结果,从多角度全面探析产生这种非均等化供给问题的因素;第六部分是结论及对策建议,根据上面几部分的研究内容,本文最后进行结论梳理,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有以下几点创新:一是具有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从供给均等化视角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行测度,而不是泛泛进行大问题的空洞描述,且现有成果鲜有从供给角度对基本公共服务进行实证测度;二是具有研究方法的创新,本文分别从地区、省域、城乡等三个层面,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等方法对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水平进行实证测度和评价,推进了当前对于基本公共服务问题研究深度,测度方法和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振华;城市服务供给与需求存在“断裂”[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32期
2 汤;刘新建;刘彦超;;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J];资料通讯;2007年05期
3 谢锐君;;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公民参与探究[J];宁夏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4 王金水;孙枝俏;;公民个人能力的拓展——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趋势[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Z1期
5 ;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的服务型政府建设[J];公安研究;2009年05期
6 王金水;;公民能力的拓展——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趋势[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11期
7 李庚;樊志民;;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创新:县级政府创新的核心内容[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勾学玲;;社会组织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制度设计[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9 张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的政府作用[J];人民论坛;2014年08期
10 闫章荟;;公共服务供给主体间合作机理研究[J];理论月刊;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自强;;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谢自强;;加强和改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构建和谐新农村[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青;;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制度创新[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陈潭;;乡镇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困境与转轨路向[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5 史姚顺;;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政府角色新定位[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谢自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供给创新[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龙兴海;;农村公共服务观察:公平问题及对策[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潭;;乡镇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困境与转轨路向[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侯志阳;孙琼如;;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周艳希;;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平衡性与解决对策[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上海市浦东新区行政学院 郑晓燕;促进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N];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韩小威 长春工业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统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政府责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记者 龚昌俊 实习生 张俊 通讯员 汤斌斌;加大保障力度 增加服务供给[N];三峡日报;2013年
4 黄振威;公共服务供给精细化新动向[N];学习时报;2014年
5 孝义市农村广播电视网络建设管理中心 尹彩霞;浅议农村电视公共服务供给改革[N];吕梁日报;2011年
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研究”课题组成员 湖南商学院教师 刘兴云;走出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N];光明日报;2012年
7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 林家彬;改善西部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十二点建议[N];中国民族报;2009年
8 王和平;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N];海南日报;2006年
9 汕头市法制局 孙良胜;增加公共服务供给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N];汕头日报;2010年
10 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教科院副院长 胡卫;保障特大型城市教育公共服务供给[N];人民政协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闫越;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体制机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瞿志远;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主体间关系[D];浙江大学;2012年
3 郑晓燕;中国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多元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维;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冯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供给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杨永伟;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网络化及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周映彤;非政府组织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吴海棠;群团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D];南京大学;2015年
6 冯海燕;公共服务供给视角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D];延安大学;2015年
7 商莹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8 黄璐;民办非企业参与公共服务供给[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9 罗益文;整体性治理下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10 李贺;基于我国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23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223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