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深刻内涵
本文选题:中国特色 切入点:民族问题 出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型民族问题的凸显,社会上出现了一股质疑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声音。这种声音的出现,其根源在于缺乏对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深刻内涵的准确把握。因此,我们必须理性分析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深刻内涵。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根本原则,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根本目的,以民族平等为价值底蕴,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设计,在"两个共同"时代主题的激励下,以依法治国为基本方略,致力于建构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根本上奠定我国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大局。
[Abstract]: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hina has gone out of the right way to solve ethnic probl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with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new types of ethnic problem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re has been a voice in society questioning the correct way to solve ethnic probl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root of this voice lies in the lack of an accurate grasp of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the correct way to solve ethnic probl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must rationally analyze the profound connotation of the correct road of solving ethnic probl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rrect road of solving ethnic probl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s based on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and on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adhering to the socialist road.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national interests as the basic purpose, take the national equality as the value inside information, through the national regional autonomy system design, under the inspiration of the "two common" era theme, to rule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law as the basic strategy. Committed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the sense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the fundamental establishment of our national equality, unity, mutual assistance, harmony of the overall situation.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宣传部;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族自治地方和谐政治文化建设研究”(13BZ2025)
【分类号】:D63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蒲跃;从实际出发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李德洙;观察和研究民族问题必须要有新视角[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3 赵静;试论中国共产党成功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J];桂海论丛;2001年S1期
4 侯晓星;刍议民族问题概念的内涵[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杨美荣;实事求是是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基础[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02年01期
6 范生姣;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成因及对策思考[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7 王廷美;刍议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新世纪初的民族问题[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黄洪;与时代俱进 出新闻精品——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报道[J];当代传播;2002年01期
9 郝时远;;20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的消长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西北民族论丛;2003年00期
10 郑思同;我国民族的国情特点和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政策有哪些?[J];中国统一战线;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伟;;我国民族问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熊坤新;;处理民族问题必须遵循民族发展规律[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3 吴宗金;;依法执政与民族问题[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4 苏鹏;;从民族与国家矛盾关系中探析我国西部地区民族问题的解决途径[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叶江;;对“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论断的再思考——以群体认同为视角的考察[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关桂霞;张和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问题理论的新发展[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7 马明忠;;新时期我国民族问题理论的发展[A];改革 求实 创新——青海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20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8年
8 王希恩;;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问题趋向浅析[A];中国民族理论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学术讨论会暨第九次顾问座谈会论文集[C];2000年
9 牟钟鉴;;民族问题与宗教政策[A];宗教与民族(第壹辑)[C];2002年
10 罗凉昭;;邓小平解决民族问题的思想[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新;什么叫做民族问题?民族问题具有哪些特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2 青觉;民族问题的内涵与中国当代民族问题[N];中国民族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博 潘启雯;民族问题:构建现代国家的“一道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金炳镐;民族问题概念:民族工作的理论依据(二)[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王希恩;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关键[N];中国民族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朱羿;民族问题需多学科立体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李德洙;观察和研究民族问题必须要有新视角[N];贵州民族报;2013年
8 李冠杰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公投不是解决民族问题唯一途径[N];东方早报;2014年
9 闵信;加强对世界民族问题的了解和掌握,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N];中国民族报;2008年
10 国家民委副主任 江家福;关于世界民族问题发展趋势的几点看法[N];中国民族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张丽娟;地缘政治视野下中亚民族问题对中国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裴圣愚;非洲萨赫勒地带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孙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早期进程研究(1921-1938)[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林钧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伟;我国民族问题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2 李婵玲;苏联推行民族融合的教训对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启示[D];云南大学;2013年
3 李华兴;毛泽东关于解决民族问题的思想研究[D];西藏大学;2016年
4 辛吉乐;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理论创新[D];内蒙古工业大学;2016年
5 张云洪;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民族问题[D];河南大学;2009年
6 方泽;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民族问题[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丁森;当前我国西部地区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桂展鹏;中苏两党解决民族问题之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李虹;论我国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民族问题[D];郑州大学;2011年
10 赵浚;新形势下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187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618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