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多民族国家整合机理与实践逻辑——基于中央与民族自治区互动关系研究的视角
本文选题:国家和民族 切入点:中央与民族自治区 出处:《学术论坛》2017年03期
【摘要】: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是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协同推进中央与民族自治区关系互动的理论准备和认识前提。多民族国家内的民族与国家之间的整合程度决定了两者互动交融的程度;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的少数民族主体存在着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等多维认同体系,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在总体上是相协调、相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的民族发展与国家发展总体上、根本上是同向的、一致的,民族发展问题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的民族与国家之间关系在行政体制上更多地、更直接、更深刻地体现为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尤其是与民族自治区之间的互动关系问题。统一多民族国家整合理论为探讨中央与民族自治区的互动关系提供了缜密的理论逻辑和丰富的实践逻辑。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alities and the state is the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prerequisite for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proper handling and coordinated promot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autonomous regions.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between nationalities and countries in a multi-ethnic country determines the degre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There are multi-dimensional identity systems such as national identity, cultur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among the ethnic minority subjects in a multi-ethnic country.On the whole, however, ethnic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are coordinated and unified; in general,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groups in multi-ethnic countries is fundamentally the same and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the state.The issu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is a part of the overall problem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national construction.In our country, the relations between nationalities and states in a unified multi-ethnic state are more, more direct and more profound reflected in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ethnic autonomous areas, especially with ethnic autonomous regions in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Unifying the theory of multi-national state integration provides meticulous theoretical logic and rich practical logic for the discussion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autonomous region.
【作者单位】: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区情调研室;
【基金】: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视域下中央—自治区政府互动关系研究”(14XMZ079)
【分类号】:D63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玉军;;论国家认同的基本内涵[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01期
2 陈茂荣;;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学术界;2011年04期
3 王付欣;易连云;;论民族认同的概念及其层次[J];青海民族研究;2011年01期
4 常开霞;贺金瑞;;“多元一体”:中国民族利益协调论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侯万锋;;多元一体与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J];广西民族研究;2007年04期
6 雷振扬;;民族利益与民族关系初探[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刘泓;;民族主义与国家利益——民族学视野中的阿富汗国家重建[J];民族研究;2006年05期
8 罗树杰;;民族利益: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6年03期
9 金炳镐,青觉;论民族关系理论体系[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鹏;;统一多民族国家整合机理与实践逻辑——基于中央与民族自治区互动关系研究的视角[J];学术论坛;2017年03期
2 吴鹏;;香港推行国民教育的路径分析[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3 俄多;;泰北阿卡基督教传播对我国哈尼族的影响[J];红河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4 孟融;;论中国国家认同的法律维度[J];公法研究;2016年02期
5 李彦群;;少数民族教科书国家认同的构建途径[J];现代教育科学;2017年05期
6 冯建新;姚闳耀;王敏;;少数民族预科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困境与出路探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年03期
7 王圆方;;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播[J];声屏世界;2017年05期
8 严宇;;回族大学生民族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安地区部分高校的调查[J];民族论坛;2017年02期
9 何宝庆;;婚嫁习俗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研究[J];武术研究;2017年03期
10 王圆方;;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民族认同与文化传播[J];新闻传播;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建樾;;认同与承认——基于西方相关政治理论的思考[J];民族研究;2010年03期
2 王希恩;;多元文化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两点比较[J];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02期
3 徐杰舜;;从多元走向一体是民族过程的规律——以汉民族的民族过程为例[J];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4 都永浩;;论民族的观念性[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2期
5 奂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都永浩;;民族认同与公民、国家认同[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9年06期
7 马克林;邓美;;西部少数民族政治认同心理探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许耀桐;;论我国地方政治体制改革[J];理论探讨;2009年05期
9 梅萍;林更茂;;民族精神与和谐社会的价值认同[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10 孙秋云;;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之我见[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顺清;;多民族国家内民族与国家的关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罗圣荣;;现代民族国家视野下的多民族国家整合[J];青海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3 白萍;;浅谈多民族国家中民族与国家的关系问题[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3期
4 常士;;多民族国家与民主关系的复杂性[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赵鹏;;浅析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整合——以构建现代民族国家为视角[J];思想战线;2011年S1期
6 陈凤林;杨锦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构[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7 陶明;试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J];民族研究;1959年09期
8 原昊;;第三讲: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J];中国民族;1984年07期
9 顾惠雅;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共性与个性关系初探[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1期
10 李秉铨;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形成和发展[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林;;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A];中国城市文化与城市生态[C];1998年
2 马晨;;论多民族国家的国家统合[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贾冬梅;;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教学设计[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3卷)[C];2010年
4 王建娥;;多民族国家包容差异协调分歧的制度机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沈林;;中国城市里的少数民族聚落[A];城市中的少数民族[C];2001年
6 秦晖;;多民族国家的多元与认同之道——印度与南斯拉夫的比较[A];共识(2011秋刊06)[C];2011年
7 黄岩;;促进国家认同,构建和谐多民族国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8 孙振玉;;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公平[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周朱流;;试论民族的传统观念与改革开放[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雷淑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和谐社会的构建[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明浩;自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N];中国民族报;2014年
2 朱伦;仁政善治:当代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的基本趋向[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记者 曹苏红;探讨多民族国家社会和谐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李明浩;自治:多民族国家实现整合的有效途径[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黄信 本报实习生 周延丽 解晓丹;民族问题是国家安定和睦邻友好的重要基础[N];广西日报;2009年
6 ;为什么说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N];人民日报;2009年
7 北京日报理论周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N];北京日报;2009年
8 任仲平;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N];人民日报;2009年
9 朱军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认同与民族整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梁文道;不要忘了中国也是多民族国家[N];南方周末;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侯发兵;民族利益关系形态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3年
2 常开霞;我国社会转型期民族利益协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匡自明;多民族国家和谐政府关系构建[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杨璇;北京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先欢;孙中山的“中华民族”建构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李湘飞;多民族国家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认同建设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3 刘承祖;玻利维亚多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民族国家”问题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4 马科中;多民族国家政治整合目标体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文静;多民族国家的政治合法性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柴宝勇;多民族国家民主化的困境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佳炎;当代中国多民族国家治理理论热点与趋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8 崔雪莲;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侯万锋;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常昌;美苏民族融合范式之比较[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6970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697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