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式监管的运行与困境:基于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的分析
本文选题:环境监管 + 总量控制 ; 参考:《政治学研究》2016年04期
【摘要】:西方发达国家监管体系的建构主要围绕监管规则制定的问题,与此不同,我国的监管建设面对巨大的执行挑战。这使得我国的监管过程高度依赖以"考核"为核心的行政手段。基于对主要污染物减排运作过程的勾勒,本文认为,依靠国家内部的考核体系来实现监管目标成为中国监管体系发展的重要特征,减排考核依赖于国家内部的控制体系,而非国家对于企业的日常监管体系。这部分地缓解了环保日常监管能力的不足,使中国环境治理走了一条与西方监管相当不同的道路,同时也隐藏了一系列棘手的难题。因此,依靠社会问责而非国家内部考核体系强化监管执行,并推动监管体系从"督政"到"督企"的转变,是我国监管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supervision system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mainly revolves around the problem of making supervision rules. Different from this, the construction of supervision in our country faces enormous 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This makes China's regulatory process highly dependent on "assessment" as the core of the administrative means.Based on the outline of the operating process of emission reduction of major pollutant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t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gulatory system to rely on the assessment system within the country to achieve the regulatory objectives, and the assessment of emission reduction depends on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f the country.Rather than the state's daily regulatory system for enterprises.This partly alleviates the deficiency of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aily supervision ability, causes the Chinese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o take a quite different path from the western regulation, but also hides a series of difficult problems.Therefore,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upervision system to rely on the social accountability instead of the internal examination system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and enforcement, and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upervision system from "supervising the government" to "supervising the enterprise".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4)“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干部考核评价制度改革:以减排考核为例”(14YJC810005) 中山大学优秀青年教师培育计划资助
【分类号】:X321;D6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宗钰;;我国总量控制的缺陷与完善建议[J];新疆环境保护;2013年02期
2 刘舒生,林红;国外总量控制下的排污交易政策[J];环境科学研究;1995年02期
3 鲍学杰;对完善总量控制法律制度有关问题的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1996年03期
4 傅睿;实施总量控制 深化环境管理体制改革──关于在基层实施总量控制的思考和探索[J];中国环境管理;1996年03期
5 林朝阳;论总量控制的排污监控[J];环境保护;1997年03期
6 周兆木;关于县域总量控制计划制定与实施对策思考[J];中国环境管理;1997年04期
7 蒋宏奇;总量控制制度立法初探[J];上海环境科学;2000年06期
8 滕春玉,金柏峰;青岛市崂山区排污现状及实施总量控制的研究[J];山东环境;2000年05期
9 于永清,闵毅松;总量控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00年03期
10 黄彩海;论总量控制与碧水工程及其运作机制[J];陕西环境;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庆海;;总量控制方法中优化模型的建立与求解方法的初步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王金南;田仁生;吴舜泽;;关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路线图的分析[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3 张卫华;赵世星;;浅议总量控制与可持续发展[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张晓旗;杨晶;;冷轧废水源头总量控制实践[A];第二届全国冶金节水、污水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于晶;王在峰;朱艳秋;;小清河济南段总量控制措施研究[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辉;;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机制的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7 周航;;鞍钢厂区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模式[A];中国金属学会第一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蒋永安;安国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相关问题的思考[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房春生;王菊;刘林;马小凡;赵文晋;;城市污水处理厂项目的总量控制问题初探[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10 任庚坡;;能耗和碳排放总量控制和交易制度分析[A];新形势下长三角能源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对策——第八届长三角能源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齐鸣;抓总量控制 建生态城区[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季英德;滨州探索建立总量控制体系[N];中国环境报;2007年
3 杨涛利;打好总量控制攻坚战[N];中国环境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闫海超;总量控制制度还缺什么?[N];中国环境报;2012年
5 首席记者 齐泽萍;我省自主研发环境监测总量控制技术获成功应用[N];山西经济日报;2012年
6 本报通讯员 徐立峰 记者 晏利扬;海盐出台总量控制管理办法[N];中国环境报;2013年
7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 吴舜泽 吴悦颖 王东;综合动态辩证地看待总量控制制度[N];中国环境报;2013年
8 王圣;我国煤炭总量控制政策已成体系[N];中国环境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司建楠;探究雾霾“源凶” 煤炭总量控制战略需及早谋划[N];中国工业报;2014年
10 刘勇;总量控制 控制什么[N];市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崔正国;环渤海13城市主要化学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方案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钱国栋;青岛市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网络化综合管理平台总体框架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3 王亮;天津市重点水污染物容量总量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俊逸;普兰店湾水体中COD、氮、磷容量控制及减排分配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6年
2 刘茹;德阳市旌湖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量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3 朱悦;灰色理论在大气总量控制规划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徐明伟;牡丹江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5 杨芳;关于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问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罗旭;拉萨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尹华;长春市主要河流环境容量及其总量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温永梅;水污染总量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9 刘明;辽河口污染物扩散数值模拟及总量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10 刘忠熳;松花江哈尔滨市江段地表水环境容量测算及总量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551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755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