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隔与融合:城市边缘壮族代耕菜农的精神文化适应
本文选题:代耕菜农 + 壮族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7年05期
【摘要】:壮族代耕菜农作为生存于城市和农村夹缝中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他乡的精神文化适应上面临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语言、娱乐、宗教信仰及思想观念等方面。在他乡的谋生过程中,壮族代耕菜农既要构建自我区隔的文化生活区域,又须不断调整以融合新空间的文化。壮族代耕菜农在诸多领域的适应过程中,一方面力图摆脱原有的文化"惯习"以适应新"场域"的生存需要,另一方面又自觉或不自觉地延续家乡的文化"惯习"和社会文化资本,以实现他乡的融合。研究表明,壮族代耕菜农他乡的精神文化生活呈现区隔与融合、适应与不适并存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壮族代耕菜农充分利用自身的智慧和民族文化,绕开诸多难以适应的场合,以保障他乡生活的延续。
[Abstract]:As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living in the gap between cities and rural areas, Zhuang farmers are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in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of other countries, mainly in the aspects of language, entertainment, religious belief and ideology and so on.In the process of making a living in another country, Zhuang farmers must not only construct their own separate cultural life areas, but also constantly adjust to integrate the culture of the new space.In the process of adapting to many fields, the Zhuang farmers tried to get rid of the original cultural "habi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survival needs of the new "field".On the other hand, the culture habit and social culture capital of hometown can be continued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fusion of other places.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of the farming and vegetable farmers of Zhuang nationality is divided and integrated, and adaptation and discomfort coexist.In this state, the Zhuang farmers make full use of their wisdom and national culture, circumvent many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situ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continuation of life elsewhere.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城市边缘少数民族代耕农的民族志研究”(16BMZ038)
【分类号】:C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云华;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2 张京玲;张庆林;;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态度模式与文化适应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52期
3 荀利波;;少数民族文化的跨文化适应与地方文化建构[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03期
4 巫秋玉;融合抑或游离:居英香港华人的文化适应[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01期
5 陶斯文;;嵌入与融合: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口融入与文化适应[J];特区经济;2012年05期
6 李洁;;浅谈移民的文化适应——以新疆南疆汉族移民为例[J];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02期
7 张云帆;;固原市生态移民对回族地区的生产文化适应研究[J];现代妇女(下旬);2014年05期
8 杨德亮;王惠珍;;论文化适应与牧区经济发展——基于青海祁连的调查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田俏;;汉区藏族移民的文化适应和文化定向问题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10 马创;;云南多民族地区回族的文化适应及文化认同研究——以西双版纳勐海县曼峦回村和大理洱源县士庞村为例[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禹宙;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6年
2 窦锁力;在延韩国商人的文化适应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3 曾丹;鲁甸李家山村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与文化变迁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4 张清;勐宋缅甸籍布朗族采茶女工的跨国流动及其文化适应[D];云南大学;2016年
5 张颖洁;林营苗寨定型过程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吉首大学;2016年
6 高星羽;泰东北华人的文化适应[D];广西民族大学;2016年
7 李冰;来华朝鲜女性婚姻移民的社会文化适应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8 李鹤;城郊失地农民集中居住以及文化适应状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9 黄胜天;在京朝鲜族青年跨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赵静;以文化适应视角探究20世纪中国移民家庭在美国的生存法则[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759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759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