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程管理与政治认同
本文选题:议程 + 议程设置 ; 参考:《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摘要】:议程设置通过赋予某些社会与政治议题的显著性和重要性,并进一步通过媒体讨论影响整个社会对议题的评价,使其成为政治与社会焦点,从而影响公众的价值导向,进而对政治认同产生影响。从政治认同出发,需要对议程进行管理,并提出要求。在现代化新发展尤其是互联网新发展的背景下,完全由国家权力对政治与社会生活单方面决策,难以实现稳定的民众认同,而对于文化符号空间中的议程管理,则更需要平等对话。就目前议程管理的现实来看,一些国家存在的对议程和信息网络空间的垄断、对"强烈否定"的反对者和反对观点的压制、集体表达的组织与行为规范的缺乏、国家政治价值的一元化要求以及政治话语和意识形态的教条化都与其提高政治认同的预期目标背道而驰。
[Abstract]:Agenda setting influence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public by giving prominence and importance to certain social and political issues and by further influencing the evaluation of issues by society as a whole through media discussions, In turn, it has an impact on political ident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political identity, the agenda needs to be managed and demande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especially 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it is difficult to realize stable public identity by the unilateral decision of the state power to the political and social life, but to manage the agenda in the cultural symbol space. There is a greater need for dialogue on an equal footing. As far as the reality of agenda management is concerned, there is a monopoly on the agenda and information cyberspace in some countries, a suppression of "strongly negative" opponents and opposing views, and a lack of organizational and behavioural norms for collective expression. The unification of national political values and the dogmatism of political discourse and ideology are contrary to its expected goal of raising political identity.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0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美慧;叶兴艺;;政治认同与政治稳定的关系解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11期
2 温广益;二次大战后印尼华侨政治认同的变化及其影响[J];八桂侨史;1992年01期
3 杨金刚;现代化进程中政治认同的危机和转型[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6期
4 杨丽;;华人的政治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泰国华人为例[J];兰州学刊;2008年S1期
5 马升翼;;政治认同视域下的政务诚信建设[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年04期
6 马瑞;陈锋;;提升我国少数民族农民政治认同问题初探——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三市的调查分析[J];理论导刊;2013年07期
7 李春明;张玉梅;;公共政策的“内部输入”机制与当代中国的政治认同[J];齐鲁学刊;2008年02期
8 程波辉;;现代政府的价值诉求:政治认同的视角——兼论中国现代政府建设[J];党政干部学刊;2009年03期
9 夏金玲;;浅析战后初期东南亚华侨政治认同的转变[J];赤子(中旬);2013年09期
10 陶蕴芳;;网络社会中群体政治认同机制的发生与引导[J];中州学刊;2012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黄铸;中华民族应该坚持何种政治认同[N];中国民族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阿衣努尔·艾在子;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影响政治认同的机制与效应[D];华东理工大学;2017年
2 李新梅;社会转型期边疆少数民族的政治认同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3 张帆;西北民族地区公民政治认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丹;当代苦聪人的政治认同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5 徐杰;政治认同视角下社会转型期政教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王东波;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少数民族政治认同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1828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828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