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研究
本文选题:青海 + 基层社会治理 ; 参考:《青海民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青海省特殊的战略地位决定了加强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课题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为理论依据,同时借鉴相关的西方公共管理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的主体论、客体论、方法论和目的论等,不仅为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具有较强的方法论意义。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流派,对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政府职能变化、坚持“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多元社会治理主体的构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分析和研究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的特殊性,是推进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起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特殊性,共同构成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环境的特殊性;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和社会组织发展缓慢,构成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主体的特殊性;物质需求差异明显和精神需求以宗教信仰为主导,是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客体的特殊性;习惯法和村规民约的作用不容忽视,是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特殊性;注重民族团结和生态环境保护,是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评估指标的特殊性。本研究分别从统计年鉴数据、基层群众的主观感受和田野调查三种视角,从个体发展、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参与五个维度对青海基层社会治理现状进行详细分析,综合评估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现状。田野调查方法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分析统计数据和基层群众对社会治理主观感受方面的不足,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了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深入研究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是提高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重要基础。研究发现,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深受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公众因素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对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产生或深或浅、或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其中,传统部落制度、千百户制度、宗教文化、民间法文化等因素对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有着独特和深远的影响。在详细分析和研究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特殊性、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的建议:第一,经济建设路径:坚持科学发展观,破解资源型发展困境;发展农牧业集体经济,走专业合作化经营之路。第二,政治建设路径:全面从严治党向青海基层延伸;加强青海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第三,法治建设路径:提高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坚持依法治理与“因俗而治”相结合。第四,社会建设路径:提高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的公民参与度;提高青海省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参与度。第五,生态建设路径:加强对生态移民的社会治理;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机制。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ass - 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 Qinghai province , which is the basic and important part of grass - 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 Qinghai Province .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scientific concept of development , break down the predicament of resource - based development , develop the collective economy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 and follow the road of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peration . Second , the path of construction of grass - roots services in Qinghai Province i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grass - 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 Qinghai Province . Third , the path of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grass - 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 Qinghai Province ; and to improve the organizational participation of grass - roots social governance in Qinghai Province .
【学位授予单位】:青海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3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成俊;羊中太;傅利平;;藏区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评估维度与治理机制创新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7年01期
2 贾伟;李臣玲;;村规民约与藏区基层社会治理研究——基于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的田野调查[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4期
3 陈井安;刘福敏;;藏区治理体系现代化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藏学;2016年02期
4 史云贵;孙宇辰;;我国农村社会治理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行论析[J];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16年01期
5 王力平;许晓芸;;协同与耦合:民族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精细化[J];社会工作;2016年01期
6 张海夫;;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J];学术探索;2016年02期
7 张鸿雁;;“社会精准治理”模式的现代性建构[J];探索与争鸣;2016年01期
8 付翠莲;;我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变迁、困境与内生权威嵌入的新乡贤治理[J];地方治理研究;2016年01期
9 邱志强;;多元治理+机制创新: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J];江海学刊;2015年06期
10 张双喜;;网格化管理:青海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实践[J];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加润国;;中国化是我国宗教的根本方向[N];中国民族报;2015年
2 欧阳康;;强化国家治理研究中的价值自觉与善治导向[N];光明日报;2015年
3 胡波;;法治乃国家善治之基[N];光明日报;2015年
4 潘玲;;青海为多民族地区社会系统建设提供了示范[N];青海日报;2014年
5 何增科;;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和社会善治[N];学习时报;2013年
6 辛勤;;社会管理创新:青海人民安居之本[N];青海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卞辉;农村社会治理中的现代乡规民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2 郑生忠;社会转型时期我国西部少数民族宗教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3 羌洲;安多藏区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丁宇;走向善治的中国政府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朱普选;青海藏传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明振;论伊斯兰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2 切毛措;试论青海藏族部落千百户制度[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吴雪芬;村级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31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183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