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国家和民族认同图式的历史审视
本文选题:近代 + 民族国家 ; 参考:《黑龙江民族丛刊》2017年04期
【摘要】:在肇始于鸦片战争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时代境遇中,"亡国灭种"的极端历史遭遇极大地引发了人们对国家命运的深度思考。伴随着现代民族国家理念的传播及西方列强强权侵略所致的民族危机,以传统华夏观与王朝观为核心的传统国家认同图式逐渐向以领土认同、国民认同、合法性认同为基本要素的近代民族国家认同图式转变。回溯历史,近代中国国家认同图式的形成,与中华民族的生成过程相互促进,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的发展相对接,与"救亡图存"的时代课题紧密相联。近代中国国家认同图式的生成及特点,启示当代中国国家认同建构要强化民族文化认同、紧扣民族国家要素、推进现代国家建设。
[Abstract]:In the era of aggression and anti-aggression that began in the Opium War, the extreme historical encounter of "extermination of the nation" caused people to think deeply about the fate of the country. With the spread of the concept of modern nation-state and the national crisis caused by the invasion of Western powers, the traditional national identity schema wi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ew and dynastic view as the core gradually turned to territori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identity.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ntity schema of modern nation-state as the basic element of legitimacy identity. Looking back on the history, the 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identity schema in modern China is mutually promo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dock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Chinese national state concept, and the close connection with the subject of the times of "saving the nation from extinction". The 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chema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modern China enlighten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China.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identity of national culture, closely adhere to the elements of national stat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country.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价值认同研究”(14AZD007) 广东省省级学校德育创新重点资助项目“网络文化多元背景下高校青年教师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认同的培育机制”(2015DYZZ00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C95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茂荣;;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学术界;2011年04期
2 朱秀红;张斌;;试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对边疆稳定的意义——以新疆为例[J];民族论坛;2011年22期
3 寇新华;王帆;帕尔哈提;;提升新疆各民族国家认同的思考[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1期
4 刘洁;;民族意识与国家认同——读《族群、民族与国家构建》[J];中国投资;2013年06期
5 李强;;通过社会建设推进国家认同[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4年05期
6 石维有;;华裔国家认同与泰国1932年立宪革命[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吴钦敏;;少数民族的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4期
8 颜俊儒;;加强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国家认同建设论纲[J];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6期
9 ;中国国家认同的历程与制约因素[J];公安研究;2013年05期
10 崔贵强;;新马华人国家认同的若干观察(1945—1959年)[J];南洋问题研究;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践;;宗教的类型对民族国家认同的影响[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2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樊红敏;民族认同感如何建构[N];郑州日报;2008年
2 胡岩;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过程中增进国家认同[N];中国民族报;2009年
3 青海省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执笔 吴玉敏;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相统一[N];人民日报;2009年
4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 詹小美 王仕民;文化认同的民族蕴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国务院参事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中国民族学会常务副会长 全国政协委员 何星亮;历史上的民族分类与认同[N];人民政协报;2014年
6 ;回望2009,感悟思想的力量[N];中国民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昌;景真村的国家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孙凯民;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宁飞;民国时期河北回民的国家认同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2 孔锦秀;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互动中的边疆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关f ;一个彝族土司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4 梁璐;蒙古族青少年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关系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年
5 王竹溪;甘南藏区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5年
6 陈育欣;宗教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影响及启示[D];外交学院;2016年
7 田发允;甘肃省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6年
8 张艳;民族认同、宗教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9 刘敏;云南边疆跨界民族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整合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10 唐恬子;边疆治理视野下云南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及完善[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0150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015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