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治理创新的地方探索——基于杭州实践与经验的研究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social autonomy space and the awakening of social subject's self-consciousness, how to deal with the crisis of social governanc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o seek good governance and to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and harmony has become a new starting point of governanc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Hangzhou's cooperative governance innovation, this paper concludes some concrete measures, such as practicing "our values", carrying out "open decision", cultivating the social complex subject,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 organization.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to promote wisdom management. However,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legislation of governance mechanism, the excessive intervention of administrative means in social space, the imperfection of urban floating population management services, insufficient support of governance techniques, and so on. Finally, the basic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forces are cultivate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Hangzhou's cooperative governance innovation are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s of widening the participation channels and improving the methods and methods of governance evaluation.
【作者单位】: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公共服务与绩效评估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杭州市发改委委托项目“杭州市‘十三五’社会治理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公共文化服务的指标体系构建与绩效评估研究”(12&ZD02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0;D632.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锦军;;城市“智慧治理”:信息技术、政府职能与社会治理的整合机制——以杭州市上城区的城市治理创新为例[J];观察与思考;2014年07期
2 杨雪冬;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税根;王敏;;协同治理创新的地方探索——基于杭州实践与经验的研究[J];浙江学刊;2016年05期
2 杨亮才;;关于财富分配和风险分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3期
3 詹承豫;;风险治理的阶段划分及关键要素——基于综合应急、食品安全和学校安全的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6年06期
4 王伯承;田雄;;集体欢腾与大型集群活动踩踏风险——以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件为例[J];社会建设;2016年03期
5 王芳;;合作与制衡:环境风险的复合型治理初论[J];学习与实践;2016年05期
6 夏一雪;韦凡;郭其云;;面向智慧城市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年04期
7 李志强;;转型期农村社会组织治理场域演进——从适应、整合到均衡的路径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8 邬晓燕;;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国家生态责任与生态治理能力建设[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6年02期
9 金蕾;;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治理——以杭州市上城区“民情E点通”为例[J];经营与管理;2016年04期
10 何继新;陈真真;;公共物品供给复合主体“复合型”协同机制研究——基于“价值链”理论视角[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斯万·欧维·汉森,刘北成;知识社会中的不确定性[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华锋;;乡村社会体制吸纳与协同治理的现实之辩[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5期
2 李莉;陈杰峰;;协同治理:中国公募基金会与政府之间的现实博弈与关系走向[J];学会;2009年11期
3 杨清华;;协同治理与公民参与的逻辑同构与实现理路[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刘伟忠;;我国协同治理理论研究的现状与趋向[J];城市问题;2012年05期
5 杨安华;李民;张伟;;连片特困地区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研究——以武陵山片区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6 孙萍;闫亭豫;;我国协同治理理论研究述评[J];理论月刊;2013年03期
7 姬兆亮;戴永翔;胡伟;;政府协同治理: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协同治理的实现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杨华锋;;协同治理的话语结构谱系与创新路径探析[J];学习论坛;2013年05期
9 李霞;干胜道;;非营利组织文化协同治理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鹿斌;周定财;;国内协同治理问题研究述评与展望[J];行政论坛;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水;;协同治理:理论分析与中国关怀——社会资本理论的视角[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徐祖荣;;多元化协同治理与社会救助[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肖文涛;;协同治理:服务型政府的治道逻辑[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志军;;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基于三项内容的考察[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5 何水;;从政府危机管理走向危机协同治理[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杨华锋;;乡村社会体制吸纳与协同治理的现实之辩[A];首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中)[C];2008年
7 徐祖荣;;协同治理视野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经验逻辑:价值取向与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顾昱;陈松;;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协同治理机制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顾昱;;农村城市化进程中转型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基于电子政务的协同治理机制及效率分析[A];“村民自治暨合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肖湘雄;毛栩;;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拆迁多元主体协同治理?[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 周少来;复合协同治理应对城市化挑战[N];人民日报;2011年
2 杨安华 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连片特困地区发展须以公共安全协同治理破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周锦尉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原主任 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化解“戾气”需全社会协同治理[N];文汇报;2013年
4 记者 张克;科技进步与社会协同治理论坛举行[N];科技日报;2005年
5 中共贵州省委副秘书长 省直机关工委书记 申振东;协同治理凸显社会管理模式创新[N];贵阳日报;2011年
6 记者 宋晖 实习记者 陈曦;多元协同治理促进政府创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驻穗记者 姚嘉莉;深圳社会管理 政社协同治理[N];深圳商报;2012年
8 诸巍;官民协同治理:夯实政治文明的基石[N];解放日报;2004年
9 蔡长春;浙江慈溪:基层组织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N];人民日报;2012年
10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燕继荣;协同治理才能实现社会善治[N];新华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光容;政府协同治理:机制、实施与效率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杨华锋;论环境协同治理[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艳丽;城市社区协同治理动力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谢祥;信息系统协同治理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爽;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网络群体性事件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李桂连;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协同治理模式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周鹏;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孟建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项航芳;农村流动人口协同治理困境及克服—浙江H村的考察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6 黄印鑫;协同视角下企业信用治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7 宋彦宁;环境危机的协同治理模式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汤志强;协同治理视野下的乡村治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莫涵;地方政府协同治理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质量影响的调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10 宋丽萍;公共危机治理的路径选择:协同治理[D];中国矿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96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19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