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新时代治国理政中的“概念先行”——文化社会学视角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8-08-25 07:34
【摘要】:"概念先行"是当前政府的"话语体系建设"倡导下涌现的社会事实。尽管每一时代都不免有顶层的制度设计,但用话语概念,尤其用通俗易懂的百姓话语,而不是用规章规范,去动员和唤起行动却是如今这个时代独特的方面。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国家意识形态的统领作用,另一方面,通过概念抑或观念的动员、通过意义的合法化过程,把观念下传到社会组织、社会群体抑或个体层面,的确能够获得民众的赞同,以形成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并指导行动。这种先于行动或镶嵌于行动过程中的思想观念之所以在我国特别有效,是因为(1)社会普遍存在的威权主义文化及其人格为"概念先行"铺垫了绿色通道;(2)顶层设计中使用的民生话语、传统文化话语及新知识话语,则为夯实概念与行动、上层规划与基层响应间的一致性提供了长程的文化资源。因而,我国新时代治国理政过程中的"概念先行"现象有其合理合法的现实社会基础。
[Abstract]:"Concept first" is a social fact that has emerged under the advocacy of the current government's "discourse system construction". Although every era inevitably has a top-level system design, it is a unique aspect of this era to mobilize and evoke action with discourse concepts, especially with the common people's discourse, rather than with rules and regulations. On the other hand, by means of conceptual or conceptual mobilization, and by means of the process of legalization of meaning, the idea can be passed down to social organizations, social groups or individual levels, and the approval of the people can indeed be obtained to form a "consensus of ideas"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guide action. Ideas based on action are particularly effective in China because (1) authoritarian culture and its personality prevail in society pave the way for "conceptual advance"; (2) people's livelihood discourse, traditional cultural discourse and new knowledge discourse used in top-level design are used to consolidate concepts and actions, upper-level planning and grass-roots response. Consequently, the phenomenon of "conceptual precedence" in the process of governing the country in the new era has its reasonable and legitimate realistic social basi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现代社会信任模式与机制研究”(项目号:11&ZD14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义;;文化与社会保障改革发展漫谈[J];中国社会保障;2012年03期

2 秦德君;;重塑官员话语体系[J];决策;2007年09期

3 葛亮;;志愿者行为内在话语体系的自我论证——一项关于其动力机制的探索[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喻国明;;官话体系的进步与表达的多样化[J];当代传播;2011年02期

5 陶短房;章杨;;慈善文化何时能扎根中国[J];高中生;2010年13期

6 王平;鄂西苗族传统文化变迁的历史原因及表现[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7 黄洁薇;;论华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丝绸之路;2013年04期

8 马俊林;;“德治”的话语体系与公共管理改革——兼谈促成公共行政向公共服务发展的话语体系[J];理论研究;2006年05期

9 本刊编辑部;杨敏;吴明华;盛李锐;;官员说话[J];决策;2007年09期

10 王巨川;;改革从说话开始[J];新西部;2013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 韩伟;国家治理要把握中国社会文化特质[N];检察日报;2014年

2 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 执笔人 唐爱军;治理背景下的话语体系转换[N];学习时报;2014年

3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领导学研究所教授 许安邦;要用亲民的话语体系[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4 侯金亮;官员应注重提高表达素养[N];重庆日报;2013年

5 台湾发展研究院客家事务研究所所长 翁廷r;台湾客家族群的文化特质[N];人民政协报;2012年

6 江苏省苏州地税局 郑珂;官微不能打官腔[N];中国税务报;2014年

7 张兢 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电视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付振;我国公共部门组织文化认同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2 宋小龙;航海文化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7年

3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贺艳洁;赫尔德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021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2021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0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