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固化”及其成因探究——基于政策执行视角

发布时间:2018-08-25 16:53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人数趋于稳定甚至"固化",人数总量大致固定不变。低保人数固化的成因并不是或不完全是"应保尽保"、"低保对象类型以无脱贫能力的人口类型为主"、"低保对象形成福利依赖"等,很大程度上与低保政策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的"政策执行网络"有关。这一政策执行网络包括县乡民政干部、村干部、低保对象及其亲属乃至普通村民等多方行动者,在下层,它利用村干部和政策对象的积极参与来实施政策,扎根于(嵌入)基层社区;在上层,它由县乡及更高层政府干部来主导政策执行,相对脱离(脱嵌)政策对象群体,一定程度造成低保对象群体"难出难进",趋于固化。
[Abstract]: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rural minimum living security objects tends to be stable or even "solidified",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people is approximately fixed. The cause of the solidification of the number of people with minimum living allowance is not "should be guaranteed fully", "the object type of minimum living allowance is the population type with no ability to escape poverty" and "the object of minimum living allowance is dependent on welfare", etc. To a large extent, it is related to the unique "policy execution network" formed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minimum security policy. This policy implementation network includes various actors such as county and township civil affairs cadres, village cadres, minimum subsistence allowance targets and their relatives, and even ordinary villagers. At the lower levels, it uses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village cadres and policy objects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It is rooted in (embedded) grass-roots community; at the upper level, it is led by county, township and higher government cadres, and is relatively detached from (unembedded) policy target groups, which to a certain extent results in "difficult entry" and tends to solidify.
【作者单位】: 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社会学系;华北电力大学法政系;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与农村低保政策执行研究”(批准号FRF-BR-15-011A)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63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我国农民将享受最低生活保障[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0年10期

2 李明扬;关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J];计划与市场;2001年02期

3 ;36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览[J];领导决策信息;2001年19期

4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问答?[J];浙江财税与会计;2002年02期

5 周浩杰,李交;健全与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J];岳阳职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6 夏彩霞 ,刘爱军;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发放中的问题应引起重视[J];中国监察;2004年06期

7 ;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J];中国民政;2007年09期

8 潘辛菱;舒然;;本期特别关注——城乡困难家庭最低生活保障[J];时代主人;2007年11期

9 焦艳芳;徐连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对策——以山东某村为例[J];法制与社会;2009年31期

10 蒋炜;;论公民最低生活保障权的实现途径[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奇林;;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述评[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2 郑毅敏;;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使用问题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3 郑毅敏;;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使用问题研究[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郝琳;;浅析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不足及对策[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5 张英;;构建城乡统筹的最低生活保障体系[A];第四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鄢军;方齐云;;个体行为、保障组织与最低生活保障:理论与实证[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小普;未来5年 最低生活保障惠及13万人[N];眉山日报;2007年

2 胡星;西藏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N];人民日报;2007年

3 杨丽萍;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到361元[N];深圳特区报;2006年

4 记者 毛娜;我区再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N];西藏日报;2010年

5 姜锐;我市再次提高城市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N];陇东报;2010年

6 记者 徐墉;我市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N];杭州日报;2011年

7 金炳彻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韩国籍讲师;中韩国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比较[N];中国社会报;2012年

8 记者 甘霖;深圳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升至560元[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记者 张帅;市区将上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N];金华日报;2013年

10 米生兰;我州再次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N];祁连山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红兵;我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城乡统筹视角下甘肃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曹泽云;吉林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3 顾雁越;河北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4 明月;完善我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中政府职能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5 唐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确定及地区间的对比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6 陈婷婷;关于福利依赖问题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就业联动机制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

7 杨明;地方政府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卿;最低生活保障收入核定问题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9 潘祥;贵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立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10 徐s,

本文编号:22035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2035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d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