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整体性治理视阈下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

发布时间:2018-10-21 09:26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务质量。但是新公共管理把公民当作顾客,忽略了公民的真正需求,特别是"引进新的管理模式时转化成本难以克服……更大的缺陷在于引入竞争机制的同时,却忽视了部门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带来了碎片化的制度结构"。由于竞争引起的政府部门各自为政的碎片化弊端导致政府在处理社会排斥、犯罪、环境保护、家庭等跨部门问题时显得反应迟钝,解决能力不足。现实中政府面临的困境让新公共管理逐渐式微,亟需一种新的理论加以指导。整体性治理理论应运而生。近年来,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要么强调政府体制内力量,要么强调政府外部力量,难免出现片面性。而作为对碎片化和分散化的战略性回应,整体性治理因其理论解释力而成为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的重要分析框架。政府作为行政机构,其有序运行并实现职能离不开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所以,政府政策执行力研究,不仅是政府理论的基础性研究,同时也是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保证。随着当今社会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管理模式、价值标准、思想观念等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政府的政策执行已不再是简单的行政命令和强制执行所能完成的,它融入了政策作用对象,即目标群体的需求和意愿,所以当今时代背景下的政府政策执行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它是政府作为主要的政策执行主体,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政策资源,将政策目标作用于目标群体的过程。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由于其所处的地理区位及民族政策等的影响,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相对良好的政策实施环境,在人财物等资源上也极其匮乏,这就导致了民族地区政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阻碍,难以达到理想的政策实施效果。整体性治理理论是上世纪70年代提出的新的治理理念,它强调公共精神和价值,强调政府政策的回应性和责任性,它是通过对于政府内外部组织、政策资源等的整合和再造,从而建立起统一的动态化的信息和服务网络,它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政策制定主体(即权威部门)、政策执行主体(即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政策群体目标(即适用政策的组织和个人)三者的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利益整合。近年来,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政策执行力存在明显的弱化趋势,其具体表现为价值碎片化、参与碎片化、组织碎片化、机制碎片化、监督碎片化以及资源的碎片化,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出现,很好地将公共精神、协同参与、责任化监督、资源整合等融入政府政策执行的全过程,为政府政策执行力的提升发挥着理论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也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政策执行、政府改革指明了道路和方向。本文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作为研究视角,利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相关概念和观点找到了二者在价值观念和研究方法上的契合点,并深入分析了当前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政策执行力的现状及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治理理念的相关观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边疆民族地区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对策和建议。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63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新;西部大开发中边疆民族地区实现突破式发展的可能性[J];创造;2000年08期

2 唐春忠;浅议加快边疆民族地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J];创造;2001年03期

3 ;选好发展思路是党领导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关键──访党建教授李师程[J];创造;2001年07期

4 刘闽;边疆民族地区用人政策目标导向与内容设计[J];中国行政管理;2002年02期

5 周平;边疆民族地区的政治文明建设[J];思想战线;2003年03期

6 陈路;和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J];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S1期

7 刘德胜;;试论新时期边疆民族地区驻军的社会意义[J];新西部(下半月);2009年02期

8 李育全;;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影响因素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年01期

9 李育全;;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对策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李育全;;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基本对策[J];学理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振兴;周锟;王达阳;;破解边疆民族地区民生难题的有益探索——新疆伊犁、哈密地区“两居”工程建设情况调研[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调研成果集(2012年)[C];2013年

2 金珍;;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以云南高校为例[A];德育论丛(第一辑)[C];2011年

3 金海燕;;边疆民族地区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思考[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4 方铁;;处理好边疆发展中的几个关系[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发展理念卷[C];2010年

5 祝有光;左腾英;;《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小学寄宿部功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全国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科研成果集(云南卷)[C];2013年

6 郭大烈;;民族文化类型及其与现代化的调适[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7 吴海燕;周国炎;;论民族杂居地区和谐语言生活构建——以云南省民族杂居地区为例[A];边疆发展中国论坛文集(2010)·区域民族卷[C];2010年

8 方铁;;处理好边疆发展中的几个关系[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8集)[C];2014年

9 孙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谋求发展——边疆民族地区发展问题探讨[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周家荣;;提升边疆民族地区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对策研究——以教学质量监测为视角的分析[A];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吉林省委常委、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委书记 邓凯;扎实推进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N];人民日报;2008年

2 赵曦 刘天平;推进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反贫困的战略选择[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记者 王立新;着力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加快发展[N];吉林日报;2013年

4 本报特派记者 吕金平 李芳 贾磊;要多到边疆民族地区调研视察[N];云南政协报;2013年

5 ;西藏林芝:构建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色的服务体系[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鲁子花;发展教育是边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关键[N];云南政协报;2005年

7 方慧;中国边政学研究的新突破[N];云南日报;2007年

8 肖文辉 李祥如;对边疆民族地区农村信用社支农支牧工作的研究[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9 贺薇邋潘蓉;边疆民族地区要抓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N];云南政协报;2008年

10 本报特派记者 张居正 赵启文;谋发展话民生[N];云南政协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刘宏杰;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急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石正义;影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安全稳定的美国因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吕怀玉;边疆民族地区减贫战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卢双喜;云南少数民族人权进步与边疆稳定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5 王鹏;祁连山牧民生态哲理[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玉;边疆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芳芳;城市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任博;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稳定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罗增贤;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村民自治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5 黄培荣;文化治理视角下我国边疆民族地区文化反恐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年

6 戚红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语境下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6年

7 侯晓玲;多元文化背景下边疆民族地区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6年

8 周轩冰;边疆民族地区政治发展中的政治稳定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9 陈佳禾;边疆民族地区武警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10 刘洪磊;昆明市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2846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2846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a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