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我国环境抗争中社区自组织与民间环保NGO之比较——以阿苏卫垃圾焚烧项目反建事件为例

发布时间:2018-10-21 09:13
【摘要】:以环境维权为目的的社区自组织和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使命的民间环保NGO是我国环境抗争在组织上的两大支柱。通过对2009年由社区自组织"奥北志愿小组"发起的阿苏卫垃圾焚烧项目反建事件和2015年由民间环保NGO"自然大学"主导的阿苏卫垃圾焚烧项目反建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结论显示:二者在组织结构、抗争目标、行动策略、社会影响等方面均存在较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二者在现阶段尚未形成有机联盟。对此,政府、民间环保NGO、社区自组织等各方主体有必要共同努力,促使双方良性互动、资源互补,从而为环境抗争的理性化、环境议题的塑造、环境政策的完善和环保参与网络的构建提供支持。
[Abstract]:The community self-organization with the ai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folk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GO with the miss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the two pillars of environmental struggle in our countr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anti-construction event of the Asuwei garbage incineration project launched in 2009 by the community self-organized "Aubei volunteer group" and the anti-construction incident of the Ahsuwei garbage incineration project led by the "Natural University" of NGO in 2015.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protest goal, action strategy and social impact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hich leads to the lack of an organic alliance between them at the present stage. In this regard,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government, the priv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NGO, community self-organization and other parties to make joint efforts to promote positive interaction and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so as to rationalize the environmental struggle and shape the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improve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articipation network provide support.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7CG2039)
【分类号】:D632.9;X7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巍;青岛兴建大型工业垃圾焚烧场[J];化工设计;2000年04期

2 林巍;青岛兴建大型工业垃圾焚烧场[J];化工科技;2000年02期

3 ;国家颁布垃圾焚烧标准[J];能源工程;2001年05期

4 天木;无锡引进垃圾焚烧锅炉技术[J];石油化工设备;2001年04期

5 徐尚英;安徽芜湖首座垃圾焚烧热电站建成投产[J];上海环境科学;2003年05期

6 张建强,杨红薇,程新;垃圾焚烧与二恶英的产生及控制[J];四川环境;2003年01期

7 王完清;浅析垃圾焚烧产生二恶英的危害及控制技术[J];山西焦煤科技;2003年11期

8 韩霜;;中国垃圾焚烧“威胁世界”?[J];装备制造;2009年09期

9 ;垃圾焚烧产业民意危机席卷全国[J];广西城镇建设;2010年03期

10 张异;;一百年的回眸,只为更加清洁的未来——评《世界垃圾焚烧100年》[J];世界环境;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宇坤;陈敏东;许振成;孙家仁;任明忠;;垃圾焚烧二恶英环境暴露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2 刘汉桥;蔡九菊;田冬青;齐鹏飞;;垃圾焚烧灰熔融炉的应用及选择[A];2006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张漫雯;冯桂贤;刘晓平;任明忠;张素坤;;某电子垃圾焚烧点及周边环境中多氯联苯的分布研究[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0暨第五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黄家瑶;;城市垃圾焚烧与热能利用[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黄家瑶;;城市垃圾焚烧与热能利用[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装备制造业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李文勇;王新龙;葛介龙;;垃圾焚烧尾气净化装备的现状及国产化实践[A];第十一届全国电除尘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孙宏;;戈尔Remedia~汶二恶英催化过滤技术在现代化垃圾焚烧工业中的应用[A];城市垃圾焚烧发电论文集[C];2005年

8 王浩;;应用于垃圾焚烧设备的新合金材料Nicrofer 45 TM[A];城市垃圾焚烧发电论文集[C];2005年

9 冯生华;;垃圾焚烧的当务之急是监测二VA英[A];天津市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王建忠;赵锡勇;翁永明;;垃圾焚烧烟气净化装置的选择[A];城市垃圾焚烧发电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叶小钟 本报实习生 赵越;番禺:“垃圾焚烧”五大沟通渠道遇冷[N];工人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颖 夏传武 黑毅鹤;湖畔小村建起垃圾焚烧场[N];大理日报(汉);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昊;垃圾焚烧:急需一把科学的“尺子”[N];健康报;2010年

4 ;番禺垃圾焚烧争议,收获的不仅是“叫停”[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本报记者 孙秀艳;垃圾焚烧优势明显[N];人民日报;2011年

6 特派北京记者 何涛 李栋 于梦江 石善伟 张莹 张浩;垃圾焚烧是国际通用方法[N];广州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李明勇 通讯员 吴睿 裴达顺;恩施市加紧建设农村乡镇垃圾焚烧站[N];恩施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曹昱;慎建垃圾焚烧项目[N];江淮时报;2012年

9 赵宁 谷林;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恶英是可控的[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孟登科 本报特约撰稿 朱婧一;垃圾焚烧:学日本,岂能照单全收[N];南方周末;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进;重金属铜、镍、锌在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的迁移和转化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2 陈勇;垃圾焚烧中镉、铅迁移转化特性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3 许明磊;垃圾焚烧过程受热面积灰烧结特性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罗宇;垃圾焚烧系统中重金属的分配及处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5 李建新;垃圾焚烧过程重金属污染物迁移机理及稳定化处理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马文超;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氯的识别方法与热行为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张向和;垃圾处理场的邻避效应及其社会冲突解决机制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建;垃圾焚烧锅炉多目标优化运行评价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霍倩;垃圾焚烧区周边居民血浆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IL-6、IL-23R基因多态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杨惠霞;城市固体生活废弃物焚烧暴露与附近人群呼吸道症状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李才华;臭氧—过硫酸盐和MnO_2-Co_3O_4/AC催化臭氧氧化体系深度处理垃圾焚烧渗沥液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5 张帅毅;垃圾焚烧过程中铅和镉挥发特性及机理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6 张姝琳;汽车铸造及垃圾焚烧厂区环境空气中二VA英污染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7 吴琼;风险社会视域下垃圾焚烧项目的媒介建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8 赵丽娜;大连市生活垃圾焚烧PPP模式政府监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6年

9 刘强;垃圾焚烧产业中邻避效应的形成机理与治理政策[D];浙江财经大学;2017年

10 苏超;等离子体治理垃圾焚烧污染物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846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2846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2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