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相生相适—赫哲族人生计方式与生态资源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4 11:05
【摘要】:黑龙江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自古以来,北方民族始终将黑龙江作为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域。赫哲族作为历史悠久的北方少数民族,也同样逐水而居,依靠着天然的地理优势,孕育出了北方民族的特有的文化。然而随着汉族人与周边各族人民的不断互市、交融,汉族人不断涌入黑龙江地区,独具特色的赫哲民族也被强大的汉文化影响着。具有悠久历史的渔猎生活与技艺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渐渐的不再能够满足赫哲族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但是,高速的经济发展,让经过了上千年文化沉淀的赫哲族人重新选择和学习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势必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对传统的固守和依赖,以及对现代化农作的陌生和抵触,都在发展的轨道上成为制约。随着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原有的丰厚的自然资源也在人群的不断掠夺和开发下逐渐消失。赖以为生的传统技艺早已不能成为生活的主要来源。生存和生态问题的不断凸显始终伴随着复杂的矛盾情绪。因此,在现有的生态环境下求得生存并在传统技艺的扬弃中不断发展是赫哲族人生活的心理诉求。在文化的保护、生态的平衡以及经济稳步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是更好的疏导赫哲族人矛盾心理的关键所在。事实上,无论是赫哲族人还是其他各个民族,在这三者间取得平衡始终是人类发展稳步、持续前进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当地特色,发挥有利因素,摒除不适宜未来发展的传统心理才能引导街津口赫哲族乡走向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图文】:

赫哲族,全景图,渔业


图 1-1:街津口赫哲族乡全景图笔者所调查的街津口赫哲族乡的渔业村,位于黑龙江省的东部,东经 132°49′北纬47°56′,海拔高度大体处于 200 米左右,最高峰海拔 553.3 米,,街津口赫哲族乡是佳木斯下辖的同江市的一个少数民族行政乡,1963 年建乡。其中,渔业村是赫哲族人口最集中

分布图,赫哲族,渔业


图 1-2:街津口赫哲族乡 图 1-3:街津口赫哲族乡村落分布图街津口赫哲族乡下辖街津口村(渔业村)、卫明村、卫国村、卫华村、卫星村、卫垦村 6 个行政村。其中,渔业村位于乡东部,毗邻黑龙江中游南岸支流莲花河。群峰环抱,是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列为国家 3A 级农业生态旅游景区。渔业村村域面积约为 30 平方公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C9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安;;她是边防好媳妇[J];中国边防警察;2014年03期

2 李岳;刁志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知识产权保护研究——以黑龙江省街津口赫哲族乡为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3 彭素娥;;《文化适应与文化制衡:基于人类文化生态的思考》 生态人类学的又一全新力作![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4 何群;;清以来大小兴安岭环境与狩猎文化的生态人类学观察——鄂伦春族个案(下)[J];满语研究;2007年02期

5 蒋宇红;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J];杭州商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程希;文化适应与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滞留[J];八桂侨史;1999年01期

7 曹云华;试论东南亚华人的文化适应[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9年03期

8 张京玲;张庆林;;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态度模式与文化适应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年52期

9 石卉;;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适应[J];唯实;2009年11期

10 严秀英;;中韩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J];人民论坛;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谷文双;;人口较少民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关于赫哲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黑龙江省民族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晶;;文化适应与跨文化交际[A];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3 付佳;唐宁玉;;文化适应研究新方法初探[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杨;方晓义;;文化适应的标准、过程及影响因素[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苏娟;梁福成;白学军;;蒙族中学生文化适应与智力水平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吴丽;;失地农民幸福感与文化适应关系实证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严文华;;德国旅居者在中国的跨文化适应:质性的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严文华;;日本留学生和工作者的跨文化适应:以上海为例[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周云水;;小民族的生计模式变迁与文化适应——独龙族社会结构变迁分析[A];共识(2009秋刊02)[C];2009年

10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志春 高铁耕;街津口赫哲族乡八方进财年收愈千万[N];黑龙江经济报;2006年

2 同江市政府;通过项目建设推进民族乡村全面发展[N];佳木斯日报;2011年

3 佳慧;同江有举措 赫哲绘新图[N];中国民族报;2001年

4 点评人:刘海涛(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生计与生态:生态人类学的田野实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5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罗康隆;生态人类学视角下的三江源生态系统脆弱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牛锐;生态人类学,以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为己任[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刘新权 武汉钢铁公司总法律顾问;企业“走出去”:文化适应比技术更重要[N];中国企业报;2014年

8 吉首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杨庭硕;文化对自然与生态系统的适应具有层次差异[N];中国民族报;2009年

9 陈国明 美国罗德岛大学教授国际跨文化交际学会执行主席 廖静 译;跨文化适应是跨越文化边界的游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莫幸福;宗教发展与文化适应[N];中国民族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逊;数字化的旅居者—在德中国人新媒体使用与文化认同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2 王平;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霜;民族学校教育中的文化适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笑e

本文编号:25289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5289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5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