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跨国史视野下美国华人研究之评述

发布时间:2020-08-05 07:05
【摘要】:自上世纪后半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就是通讯技术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它使世界范围内的联系更加密切。在历史学界,新事物的出现冲击着旧的研究框架,因而需要一种新的、适应新潮流的史学理论,在这其中,跨国史的出现具有重要意义。跨国史(transnational History)研究理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逐渐成熟并受到了学界的认同,它虽以美国学界为主要阵地,但却是全世界的历史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些学术机构如美国历史学家组织(OAH)、美国历史学会(AHA)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其中,对民族国家史学(national history)的超越,史学研究中国家范式的弱化,作为研究视角和方法的跨国史和跨国主义(transnationalism)的史学转向,都是跨国史建构的重要过程。跨国主义是跨国史框架内的重要内容,它脱胎于社会学家对于跨国移民的研究,是以移民及其活动场域为中心建构起来的,因而跨国主义的史学转向为研究新类型的移民提供了一个丰富且合理的研究框架,在这个框架内,社会学领域的成果被运用到历史学中,其中的一些基本成型的概念成为历史研究的主题,因而归纳跨国史研究中移民研究的内容和特点显得尤为有趣和必要,不但可以使跨国史框架内的移民研究显得清晰且直观,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界提供一些参考,以期更好的进行移民研究。但普遍意义上移民研究种类复杂,因而需要一个切入点,来具体列举跨国史框架内移民研究的具体条目和其特点。在本文中,笔者以美国学界华人研究的成果,来探讨这一问题,主要原因有二,其一,美国是跨国史的重要发源地,因而其研究会更据跨国史的特点;其二,美国的华人社区比较典型,对诸多的新移民类型都有涉及。因而选用美国学界的成果是比较合适的研究对象。尤为特殊的是,在华人研究领域,中美学界素来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由于美国学界许多研究华人历史的学者都是华裔,因而这种交流也看可以看作是移民与其祖籍国的交流。这种交流使得中国的华人研究成为最先、也是最容易受到跨国史研究影响的领域,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本身就是一种跨国史的研究话题。但跨国史并非移民研究的唯一框架,也不是最完整、最正确的框架,因而民族国家史学和全球史也是移民研究不可或缺的部分。跨国史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新的事物将不断的加入其中。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63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书寒;吴焕琴;;《秘鲁的中国移民研究》[J];艺术评论;2016年11期

2 达瓦次仁;图纳·布雷尔;;羌塘地区历史移民研究(英文)[J];China Tibetology;2016年02期

3 苏丙杰;李陇堂;耿一睿;;系统论视角下宁夏生态移民研究现状与展望[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4 达瓦次仁;图纳·布莱尔;;阿里地区历史移民研究[J];西藏研究;2017年01期

5 雷雨;;《美国新移民研究》出版[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08年04期

6 李胜生;杜发春;;加拿大的移民研究[J];世界民族;2006年05期

7 覃明兴;扶贫自愿性移民研究[J];求索;2004年09期

8 ;移民研究中心介绍[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华金·阿朗戈,黄为葳;移民研究的评析[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1年03期

10 游允中;1947—1952年间台湾省的移民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徐君;;三江源生态移民研究回顾与展望[A];藏学学刊(第4辑)——多元视角下的藏区社会研究专辑[C];2008年

2 冯雪红;徐婧;;生态移民研究与反思[A];2014年宁夏社会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5年

3 冯乐安;;生态移民与社会变迁:一个理论解释[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4 ;关于召开“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的预通知[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5 束锡红;聂君;;宁夏生态移民迁移意愿的实证研究[A];2013中国生态移民与区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俊美;气候移民研究有待加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王俊美;多视角关注气候移民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高莹;跨国移民研究日益深入和多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4 本报记者 刘一庆;赴美产子热背后:喜忧并存 不可盲从[N];中国产经新闻;2017年

5 本报记者 郑晋铭 特约记者 盛晓艳 通讯员 吕志豪;移民研究第一家[N];光明日报;2002年

6 李宇军;进一步深化亚洲城市移民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7 记者 王玮;我国首个多视角水电移民研究成果通过验收[N];中国电力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安莉 通讯员 胡筱琼 李文娟;北京大学《陕南移民研究与探索》课题组专家与我省陕南移民搬迁指挥部对接调研[N];陕西日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张尼 编译;建立移民研究比较评估体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10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社会学系 何志宁;德语语境下的移民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姜冬梅;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2 鸿鸣;当代中国入境非法移民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许燕;英国穆斯林移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马莉;美国穆斯林移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夏翠君;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青田幸村跨国移民之故土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帅;跨国史视野下美国华人研究之评述[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2 邓金花;1970年代以来前往泰国的中国新移民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钱宁;美国的福建新移民研究(1980s-2008)[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任谢元;1970年代以来的澳大利亚华人新移民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5 赵凌云;1980年代以来柬埔寨的中国新移民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何明丽;福州地区旅日新移民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刘喜友;清末至民国前期黑龙江关内移民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杨文晶;资源整合视角下的裕固族生态移民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9 刘艳;澳大利亚高要籍新移民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10 李大庆;新中国初期西山瑶族移民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81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781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a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