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市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6 00:49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围绕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目标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其重点任务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核心价值理念是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可以说,“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对城市治理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再加上城市间愈演愈烈的竞争对城市治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变化,必须对城市治理模式加以探讨。毫无疑问,城市治理体系的现代转型处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战略的核心位置,而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领域之一的城市治理模式成为亟待关注的的重要命题。近年来,我国逐步认识到了传统城市治理模式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和单纯物质财富创造所产生的弊端影响,所以中国的城市治理模式是亟需创新的。需要指出的是,城市治理创新的核心问题,是既充分发挥城市在经济聚集和科技创造功能方面的优势,又能巧妙避免城市沦为城市快速扩张的冲突和矛盾的主战场。新时代的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再也不能机械的实行城乡二元发展体制,而是要充分重视城市的作用,将城市治理能力的提升放到城市发展的核心位置。在颇具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厘清其内涵、实质与特点。以四种城市治理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城市治理现象”为切入点,总结其治理困境及面临挑战,论证城市治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与迫切性。通过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城市治理模式的演变,发现传统的治理模式是根植于特殊的时代背景和计划经济体制中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入,城市治理模式与治理环境的适配问题尤为凸显,此时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总体把握城市治理模式的不适应性,而不是绕过治理模式的恰适性问题,直接针对城市治理现象的具体问题展开分析得出结论,避免造成创新研究的逻辑缺口。根据绪论中对“城市治理模式”界定的概念范围,阐述传统城市治理模式中治理目标、主体结构、治理过程、治理方式的不适应性,依照前文构建的分析框架进行不适应性原因分析,得出结论:治理理念倒置、体制惯性尚存,政策创新不足。最后利用治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论工具,从理念、体制、政策的维度,力图提出新时代中国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3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理论工具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框架
1、研究思路
2、框架内容
(五)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六)相关概念界定
1、城市治理
2、城市治理模式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城市治理面临的空间结构挑战
1、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和极化
2、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失序
(二)城市治理面临的公共服务结构挑战
1、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
2、城市公共服务需求:公共需求基准攀升,满意度不高
(三)城市治理面临的基层自治挑战
1、城市社区:社会矛盾的新“集散地”
2、社区治理:治理结构混乱,加剧治理难度
(四)城市治理面临的城市管理挑战
1、城市管理成本压力剧增
2、“摊贩治理”混乱,效率低下
三、传统城市治理模式的演变及不适应性
(一)中国城市治理模式的演变
1、改革开放前的城市管理模式
2、转型期的城市管理模式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城市治理模式的不适应性
1、城市治理目标的不适应性
2、城市治理主体结构的不适应性
3、城市治理过程的不适应性
4、城市治理方式的不适应性
四、传统城市治理模式不适应性的原因分析
(一)理念原因
1、“经济至上”理念
2、“政府主体”理念
(二)体制原因
1、城乡有别的户籍体制和“二元”财政体制
2、滞后的城市社区治理体制
(三)政策原因
1、政策适用性不足
2、政策缺乏完整的执行过程
五、中国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治理理念创新
1、“服务至上”理念
2、“人民主体”理念
(二)治理体制创新
1、治理体制革新办法:管办分离、政事分开
2、治理体制创新走向:行政化到自治化转变
(三)政策创新
1、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增强政策恰适性
2、完善政策过程的配套机制
3、积极推进户籍政策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6229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30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2、研究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2、国内研究现状
(三)理论工具和研究方法
1、理论工具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思路和主要框架
1、研究思路
2、框架内容
(五)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六)相关概念界定
1、城市治理
2、城市治理模式
二、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治理面临的挑战
(一)城市治理面临的空间结构挑战
1、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和极化
2、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失序
(二)城市治理面临的公共服务结构挑战
1、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结构失衡
2、城市公共服务需求:公共需求基准攀升,满意度不高
(三)城市治理面临的基层自治挑战
1、城市社区:社会矛盾的新“集散地”
2、社区治理:治理结构混乱,加剧治理难度
(四)城市治理面临的城市管理挑战
1、城市管理成本压力剧增
2、“摊贩治理”混乱,效率低下
三、传统城市治理模式的演变及不适应性
(一)中国城市治理模式的演变
1、改革开放前的城市管理模式
2、转型期的城市管理模式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传统城市治理模式的不适应性
1、城市治理目标的不适应性
2、城市治理主体结构的不适应性
3、城市治理过程的不适应性
4、城市治理方式的不适应性
四、传统城市治理模式不适应性的原因分析
(一)理念原因
1、“经济至上”理念
2、“政府主体”理念
(二)体制原因
1、城乡有别的户籍体制和“二元”财政体制
2、滞后的城市社区治理体制
(三)政策原因
1、政策适用性不足
2、政策缺乏完整的执行过程
五、中国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治理理念创新
1、“服务至上”理念
2、“人民主体”理念
(二)治理体制创新
1、治理体制革新办法:管办分离、政事分开
2、治理体制创新走向:行政化到自治化转变
(三)政策创新
1、综合考虑各方因素,增强政策恰适性
2、完善政策过程的配套机制
3、积极推进户籍政策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莉;李实;William A.Darity Jr.;Rhonda Vonshay Sharpe;;中国劳动力市场上工资收入的户籍歧视[J];管理世界;2014年11期
2 孙永正;;我国城市化人文质量现状、后果和对策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3 甘露;马振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观点综述[J];求知;2012年12期
4 章元;王昊;;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户籍歧视与地域歧视: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07期
5 王佃利;刘保军;楼苏萍;;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框架建构与调研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1年02期
6 周志伟;;巴西城市化问题及城市治理[J];中国金融;2010年04期
7 王佃利;任宇波;;城市治理模式:类型与变迁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8 吴江;王斌;申丽娟;;中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03期
9 王佃利;;城市治理体系及其分析维度[J];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12期
10 周大鸣;;农村劳务输出与打工经济──以江西省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本文编号:28562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856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