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2 21:15
庸政懒政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大阻力,是侵害群众利益的毒瘤,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加强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为实现地方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治庸问责势在必行。从2011年开始,我国许多城市陆续开展治庸问责行动,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许多我国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现存的问题。因此,需要总结机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对策,以此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帮助政府更好地开展治庸问责行动。论文采用系统分析、案例分析以及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沿着“寻找理论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将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作为研究对象,以优化治庸问责机制为目标,厘定了行政问责、治庸问责以及治庸问责机制的概念,分析湖北省治庸问责经典案例,找出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存在的问题,探寻了形成原因。缺少治庸问责完备法规、治庸问责环境欠佳、为人民服务理念未充分彰显、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是造成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运行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绩效管理理论、人民主权理论以及公共选择理论为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认为应从完善治庸问责主体结构、优化动力机制、建立协同合作机制以及创新支撑保障机制四个方面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地方政府、社会媒介组织、社会公众以及地方司法机关和权力机关是主要问责主体。公共利益的驱动、相关法律的完善是主要动力。各方协调沟通机制、绩效考核机制、问责后续配套机制是其合作机制。人力资源、理论研究、信息公开是其支撑机制,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是各主体要素间相互互动,组织、制度等规则相互建构与内化的完整问责过程。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30.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简评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优化的一般理论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行政问责
2.1.2 治庸问责
2.1.3 治庸问责机制
2.2 优化治庸问责机制的理论依据
2.2.1 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2.2.2 人民主权理论
2.2.3 公共选择理论
2.3 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的现实意义
2.3.1 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3.2 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3.3 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有利于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2.3.4 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有利于改善其投资发展的软环境
第3章 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运行的现状、问题及原因——以湖北省为例
3.1 湖北省治庸问责的实践经验
3.1.1 武汉市的实践
3.1.2 宣恩县的实践
3.2 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
3.2.1 治庸问责主体相对单一
3.2.2 治庸问责客体规定不清楚
3.2.3 治庸问责标准不明确
3.2.4 治庸问责信息不够透明
3.2.5 治庸问责后续措施缺位
3.3 治庸问责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缺少治庸问责完备法规
3.3.2 地方政府治庸问责环境欠佳
3.3.3 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未能充分彰显
3.3.4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第4章 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治庸问责主体结构
4.1.1 各级地方政府在治庸问责中占据主导性地位
4.1.2 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是地方政府治庸问责主体的核心部分
4.1.3 社会媒介组织是地方政府治庸问责的中坚力量
4.1.4 公民是地方政府治庸问责的重要主体
4.2 优化治庸问责动力机制
4.2.1 公共利益驱动是根本动力
4.2.2 相关法律完善与推动是基础动力
4.3 建立治庸问责协同合作机制
4.3.1 完善各方协调沟通机制
4.3.2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4.3.3 健全问责后续配套机制,完善问责程序
4.4 创新治庸问责支撑保障机制
4.4.1 人才是治庸问责机制优化的智慧构成
4.4.2 理论研究是治庸问责机制优化的前行指南
4.4.3 信息公开是治庸问责机制优化的重要途径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52102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630.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简评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优化的一般理论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行政问责
2.1.2 治庸问责
2.1.3 治庸问责机制
2.2 优化治庸问责机制的理论依据
2.2.1 政府绩效管理理论
2.2.2 人民主权理论
2.2.3 公共选择理论
2.3 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的现实意义
2.3.1 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有利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3.2 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3.3 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有利于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2.3.4 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有利于改善其投资发展的软环境
第3章 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运行的现状、问题及原因——以湖北省为例
3.1 湖北省治庸问责的实践经验
3.1.1 武汉市的实践
3.1.2 宣恩县的实践
3.2 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运行存在的问题
3.2.1 治庸问责主体相对单一
3.2.2 治庸问责客体规定不清楚
3.2.3 治庸问责标准不明确
3.2.4 治庸问责信息不够透明
3.2.5 治庸问责后续措施缺位
3.3 治庸问责机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3.3.1 缺少治庸问责完备法规
3.3.2 地方政府治庸问责环境欠佳
3.3.3 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未能充分彰显
3.3.4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待深化
第4章 优化地方政府治庸问责机制的对策建议
4.1 完善治庸问责主体结构
4.1.1 各级地方政府在治庸问责中占据主导性地位
4.1.2 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是地方政府治庸问责主体的核心部分
4.1.3 社会媒介组织是地方政府治庸问责的中坚力量
4.1.4 公民是地方政府治庸问责的重要主体
4.2 优化治庸问责动力机制
4.2.1 公共利益驱动是根本动力
4.2.2 相关法律完善与推动是基础动力
4.3 建立治庸问责协同合作机制
4.3.1 完善各方协调沟通机制
4.3.2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
4.3.3 健全问责后续配套机制,完善问责程序
4.4 创新治庸问责支撑保障机制
4.4.1 人才是治庸问责机制优化的智慧构成
4.4.2 理论研究是治庸问责机制优化的前行指南
4.4.3 信息公开是治庸问责机制优化的重要途径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忠义;陈祥;;论我国地方政府治庸问责长效机制的构建[J];理论月刊;2015年06期
2 陈俊秀;;治庸问责制度化:价值、路径与运行保障[J];长江论坛;2014年06期
3 杨华;;治庸问责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4年06期
4 宋涛;;问责机制与网络问责创新内涵的实证检验[J];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09期
5 朱卫华;;图书馆推进“治庸问责”的思考与实践[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6 刘鸿斌;关耀福;邓春;;浅论治庸问责与行政监察[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9期
7 宋哲文;;论治庸问责背景下实现政府公共关系有效性的途径[J];前沿;2012年18期
8 戴盛仪;赵鹤娟;;以“治庸问责”析经济法上的权利与权力配置[J];学习月刊;2012年16期
9 陆唯;;“治庸问责”的现状、问题与措施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年14期
10 宋丽;;对武汉市“治庸问责”长效机制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2年06期
本文编号:28521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2852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