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中政府有效回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6 02:10
随着我国互联网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网民利用网络享受着便利的公共服务,同时也积极在网络空间中参与各类社会问题的话题讨论,由此所形成的网络舆情在一定程度上监督并约束着社会治理,也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参照。网络舆情中各层级政府相关部门逐渐学会“互联网+”的逻辑,在社会治理和政府管理方面积极做出尝试并取得进步。良性的网络舆情环境的营造,一直是政府深化各项改革过程中十分重视的一环。近年来,网络舆情总体相对平稳,但是依然不乏对社会情绪产生强烈冲击的舆情事件,例如“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山东聊城于欢案”等。自媒体纷繁的网络舆情环境下,民众接收着各方面的信息,热度长久不消的网络舆情常常易滋生许多负面情绪和网络谣言,对政府回应造成巨大的困扰,同时也会对网络空间的秩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综合考察政府回应网络舆情,提升政府有效回应舆情的能力,对于网络空间的规范运作,对政府与网民展开良性沟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对2016年—2018年大量的社会热点舆情案例进行了搜集和分析,在总结近三年网络舆情中政府回应面临现状的基础下,了解政府和网民互动的过程和逻辑,并归纳分析出政府回应的主要方式和特征。其次,本文尝...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思路结构图
15(续表2-1)19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网络治理20福建碳九泄露事故环境污染21沈阳医院骗保事件医疗保障22幼儿园虐童事件连续曝光教育管理23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系列事件公共安全24高铁霸座、殴打公交司机等乘客霸凌行为频发公共安全25山东寿光洪灾公共安全2018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分析报告首次利用网络大数据测量了网民在该年度的基本情绪走势52,如图2-1所示。图2-1网络大数据测量的2017年—2018年七种网民基本情绪走势根据这份资料显示,不同性质的网络舆情对网民造成的基本情绪和心态有所不同。其中,悲伤情绪和灾害事故紧密相连,其占比最高点在2017年11月,期间发生的北京大兴火灾善后与整顿事宜引发了网民悲痛的情绪;愤怒情绪与民生安全息息相关,其占比最高点在2017年12月,这个时间段恰好是携程亲子园和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两桩虐童事件接连爆发。这些基本情绪均提炼自新闻跟帖、微信公众号精选评论、新浪及腾讯微博评论等。可见,对于网民的网络舆情态度和情绪的基本感知,网络评论是较为直观和具体的呈现形式。在下文的案例分析与评价中,网评的风向也会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考察政府有效回应的程度。52祝华新,廖灿亮,潘宇峰,2018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分析报告,2018年.该报告首次与“腾讯指数”合作,构建出网民情绪及社会心态评估模型,利用语义分析和情感识别技术,测量2018年国民心态起伏.
点一定程度可以引发民众对相关社会问题的剖析与反思,但过度标签化容易使舆情趋于复杂,媒体声音冲击了政府权威发声。 2.3 网络舆情中政府回应的过程 政府回应的过程也是对网络舆情发展的反应过程,与网民对网络舆情的反应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以舆情事件发生为起点,历经舆情解读、舆情传播、舆情评判等过程,最终以舆情平息为终点。整个过程中,政府与网民是这条发展轴上的参与者、互动者,除了双向的影响,政府回应效果还受到外在舆情环境作用于网民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策略的内容分析[J]. 赖胜强,唐雪梅. 现代情报. 2018(10)
[2]“涉官”网络舆情中政府回应速度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36个案例的实证研究[J]. 原光,曹现强,王兆立. 情报杂志. 2018(09)
[3]新时期政府网络舆情回应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 李月亮. 传播力研究. 2018(21)
[4]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回应逻辑分析——基于9件医疗类网络舆情典型案例分析[J]. 吕朔.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8(02)
[5]主体特征和信息内容对网民诉求政府回应度的影响研究[J]. 张会平,邓凯,郭宁,杨国富. 现代情报. 2017(11)
[6]政府部门网络舆情回应能力的构建[J]. 赖胜强,唐雪梅,张旭辉. 电子政务. 2017(07)
[7]地方政府回应能力的结构模型[J]. 李江波,翁士洪. 电子政务. 2017(04)
[8]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研究综述[J]. 燕道成,姜超. 视听. 2015(09)
[9]从权宜之计到行政吸纳:地方政府回应社会方式的转型[J]. 王清. 中国行政管理. 2015(06)
[10]网络舆情回应的修辞机制研究[J]. 董莉. 河北企业. 2015(05)
本文编号:3000294
【文章来源】: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思路结构图
15(续表2-1)19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网络治理20福建碳九泄露事故环境污染21沈阳医院骗保事件医疗保障22幼儿园虐童事件连续曝光教育管理23滴滴顺风车乘客遇害系列事件公共安全24高铁霸座、殴打公交司机等乘客霸凌行为频发公共安全25山东寿光洪灾公共安全2018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分析报告首次利用网络大数据测量了网民在该年度的基本情绪走势52,如图2-1所示。图2-1网络大数据测量的2017年—2018年七种网民基本情绪走势根据这份资料显示,不同性质的网络舆情对网民造成的基本情绪和心态有所不同。其中,悲伤情绪和灾害事故紧密相连,其占比最高点在2017年11月,期间发生的北京大兴火灾善后与整顿事宜引发了网民悲痛的情绪;愤怒情绪与民生安全息息相关,其占比最高点在2017年12月,这个时间段恰好是携程亲子园和北京红黄蓝幼儿园两桩虐童事件接连爆发。这些基本情绪均提炼自新闻跟帖、微信公众号精选评论、新浪及腾讯微博评论等。可见,对于网民的网络舆情态度和情绪的基本感知,网络评论是较为直观和具体的呈现形式。在下文的案例分析与评价中,网评的风向也会作为一个重要方面考察政府有效回应的程度。52祝华新,廖灿亮,潘宇峰,2018年中国互联网舆论分析报告,2018年.该报告首次与“腾讯指数”合作,构建出网民情绪及社会心态评估模型,利用语义分析和情感识别技术,测量2018年国民心态起伏.
点一定程度可以引发民众对相关社会问题的剖析与反思,但过度标签化容易使舆情趋于复杂,媒体声音冲击了政府权威发声。 2.3 网络舆情中政府回应的过程 政府回应的过程也是对网络舆情发展的反应过程,与网民对网络舆情的反应过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网络舆情发展过程以舆情事件发生为起点,历经舆情解读、舆情传播、舆情评判等过程,最终以舆情平息为终点。整个过程中,政府与网民是这条发展轴上的参与者、互动者,除了双向的影响,政府回应效果还受到外在舆情环境作用于网民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策略的内容分析[J]. 赖胜强,唐雪梅. 现代情报. 2018(10)
[2]“涉官”网络舆情中政府回应速度差异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36个案例的实证研究[J]. 原光,曹现强,王兆立. 情报杂志. 2018(09)
[3]新时期政府网络舆情回应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J]. 李月亮. 传播力研究. 2018(21)
[4]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回应逻辑分析——基于9件医疗类网络舆情典型案例分析[J]. 吕朔.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8(02)
[5]主体特征和信息内容对网民诉求政府回应度的影响研究[J]. 张会平,邓凯,郭宁,杨国富. 现代情报. 2017(11)
[6]政府部门网络舆情回应能力的构建[J]. 赖胜强,唐雪梅,张旭辉. 电子政务. 2017(07)
[7]地方政府回应能力的结构模型[J]. 李江波,翁士洪. 电子政务. 2017(04)
[8]大数据时代网络舆情研究综述[J]. 燕道成,姜超. 视听. 2015(09)
[9]从权宜之计到行政吸纳:地方政府回应社会方式的转型[J]. 王清. 中国行政管理. 2015(06)
[10]网络舆情回应的修辞机制研究[J]. 董莉. 河北企业. 2015(05)
本文编号:30002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000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