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网络舆情应对中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2 17:18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以及公众民主意识的日益高涨,网络空间逐渐变为现代社会中人们表达政治态度、向政府传递公民诉求的高效媒介。本文根据现代社会政府在信息化方面的诉求探讨政府各职能部门在提升公信力方面的现有缺陷和不足,提出网络舆情视角下政府应提高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与舆情传播者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并积极营造健康发展的网络空间的建议,在细节上又涉及到确定政府在舆情治理中主体地位的确定;规范网络舆情的回应规范和管控程序;加强公众与网民互动的方式;规范舆情发展的生态秩序;引导正能量及主流价值观的整体设计等,都是为政府公信力的维护和提升铺平道路等。本论文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绪论,介绍论文写作的相关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研究方法与思路以及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阐释,并从内在逻辑层面以及现实反面案例推导出政府公信力在纯理性思维下可能存在的宏观提升选择路径。然后则是概括分析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的正反面影响以及现有舆情环境下,政府已经采取的一些积极的回应举措。在此基础上,又从讨论政府公信力受损的常规影响原因着手,并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总结网络舆情的传播者和引导者分别在政府公信力损耗中的不同作用。接着... 

【文章来源】: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第二章 网络舆情与政府公信力的相关概念界定
    第一节 网络舆情的概念界定
        一、网络舆情的含义及构成
        二、网络舆情的特征
        三、网络舆情的发展周期
    第二节 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界定
        一、政府公信力的含义
        二、政府公信力的内在逻辑及表现
        三、政府公信力提升路径概况及选择
第三章 政府公信力与网络舆情的互相作用
    第一节 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
        一、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的消极影响
        二、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的积极影响
    第二节 网络舆情应对中政府的有效回应
        一、出台互联网空间治理系列法规
        二、完善信息公开和舆情回应制度
        三、强化互联网网站的数据监控
第四章 网络舆情应对中政府公信力问题原因分析
    第一节 政府公信力受损客观原因
        一、网络空间长期充斥负面信息及网络谣言
        二、政府政策失灵现象和行政失范行为频发
    第二节 舆情传播者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
        一、公众非理性情绪因素催化次生网络舆情
        二、网络媒体等不实宣传和报道影响舆情走向
    第三节 舆情引导者对政府公信力的损害
        一、政府网络舆情回应态度不积极
        二、政府网络舆情信息回应表面化
        三、官微等平台回应舆情过度任性
第五章 网络舆情应对中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优劣分析——基于 “情景-应对”演化博弈模型
    第一节 演化博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建立演化博弈模型的必要性分析
        二、建立演化博弈模型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情景-应对”演化博弈模型及启发
        一、博弈模型假设
        二、博弈模型求解
        三、博弈模型结果讨论
        四、博弈模型结果启发
第六章 网络舆情应对中政府公信力问题对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政府自身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一、明确政府舆情应对中权责边界
        二、加强对政府舆情发布机构监管
        三、完善政府网络舆情回应能力
    第二节 构建政府与舆情传播者良性互动
        一、调和舆情中政府与公众冲突
        二、建立与媒体间舆情预警机制
        三、建立政府失信惩戒补偿机制
    第三节 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舆情传播空间
        一、促进网络空间积极舆情传播
        二、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录入制度
        三、构建舆情多元信息发布形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情景—应对”的突发网络舆论事件演化博弈分析[J]. 杨志,祁凯.  情报科学. 2018(02)
[2]网络舆情生命周期视域下传播符号的作用探究[J]. 严彪.  新闻研究导刊. 2017(24)
[3]政府公信力与社会问责的关系研究[J]. 土晓晔,梁勇,吴一凡.  领导科学. 2017(35)
[4]《网络安全法》的治理思路辨析[J]. 庹继光.  新闻爱好者. 2017(08)
[5]政府部门网络舆情回应能力的构建[J]. 赖胜强,唐雪梅,张旭辉.  电子政务. 2017(07)
[6]“互联网+”背景下网络舆情治理策略研究[J]. 车洪莹.  新闻研究导刊. 2017(10)
[7]网络舆情事件形成与变动中群众的影响分析[J]. 黄婧,邢颖.  新闻研究导刊. 2017(05)
[8]新媒体环境下重大公共安全事件信息公开问题——基于山东非法疫苗案的分析[J]. 郗云菲.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7(01)
[9]网络舆情视角下政府公信力提升分析[J]. 祁晓婷,张宝生.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6(08)
[10]基于演化博弈论的网络信息传播群体行为分析[J]. 郭艳燕,童向荣,张楠,王莹洁.  智能系统学报. 2016(04)

硕士论文
[1]基于演化博弈论的网络舆情危机治理策略研究[D]. 刘资.湘潭大学 2017
[2]网络舆情视角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 叶清倬.长安大学 2017
[3]网络舆情视角下的政府公信力提升策略研究[D]. 闫茜茜.西北大学 2017
[4]地方政府统计公信力提升对策研究[D]. 刘波.湘潭大学 2017
[5]自媒体时代舆情反转现象研究[D]. 孟祥薇.吉林大学 2017
[6]网络时代下政府公信力的构建[D]. 颜婵玲.华中师范大学 2015
[7]网络时代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研究[D]. 欧阳帅.南昌大学 2015
[8]网络舆情环境下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研究[D]. 吕培亮.华中师范大学 2015
[9]网络舆情与地方政府公信力互动关系研究[D]. 涂章志.山东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156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1156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0a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