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新中国·新时期·新时代: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发展历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7 14: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宗教中国化走过了新中国、新时期,进入了新时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呈现出三重历史逻辑:新中国是一个我国宗教完全割裂与旧社会、旧时代、旧制度联系和重构新宗教制度的逻辑,其核心是明确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宗教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社会,奠定了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基础;新时期是一个处理好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逻辑,其核心是积极引导宗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新时代是一个完善宗教工作顶层设计的逻辑,其核心是推进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服务。 

【文章来源】:世界宗教研究. 2020,(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新中国: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我国宗教割断了 与旧社会、旧时代、旧制度的联系,建立了新的宗教制度, 走上了与新中国、新社会相适应的道路。这既是我国宗教 进一步中国化的逻辑起点,也是我国宗教中国化坚持 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保证。
    (一)割裂:肃清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影响,割断宗教与旧社会、旧时代、旧制度的联系,这是宗教在新中国不断中国化的必要前提。
    (二)重构:整合宗教界的改革力量,建立新型的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制度,掌握中国宗教的主动权,这是新中国宗教中国化的制度保证。
    (三)调适:在社会变革中参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党和政府团结宗教界和信教群众,在其中开展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参与政治运动。
二、新时期:党和政府明确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探索宗教在中国 存在的方式问题,发挥宗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宗教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指明了宗教中国化的方向。
    (一)稳定:重新认识宗教问题,制定宗教政策,实现党的宗教工作和宗教领域的拨乱反正,促使宗教正常存续,这是宗教在新时期不断中国化的前提条件。
    (二)团结:把握宗教问题的基本特点,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为实现新时期宗教中国化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服务:在法律保障下,党和政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宗教关系和谐。
三、新时代: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引导宗教界 找准定位,将其纳入国家治理范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治理格局, 不断推进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既是我国宗教中国化在 新时代的发展趋向,也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一)定位:宗教问题事关全局,宗教工作特别重要,中国宗教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重性,注意发挥积极作用,规避消极因素,指出宗教在当代中国具有十分明显的文化性。
    (二)完善:巩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制度,优化中国特色宗教事务管理制度,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治理新格局。
    (三)优化:要在加强党的领导、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和发挥宗教界作用等多方面不断努力,进一步推进中国宗教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结语



本文编号:3163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163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a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