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一体化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初探

发布时间:2021-07-03 02:52
  我国的应急管理工作正式进入了综合应急管理时代,强调从重视"事后救援"向"防救结合、以防为主"转变。为此,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应急管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应急管理机制改革的转型升级,以及公共安全和灾害学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灾害风险的应急管理理论,即"防—减—救"一体化应急管理理论。该理论基于灾害风险管理,把服务于防灾、救灾、减灾的业务、知识、模型、数据汇总统一起来,并规约到同一理论框架下,形成对灾害的全面认识。重点对该理论的总体架构、业务体系、知识体系以及数字描述做了详细介绍,以便于服务于新时期应急管理工作。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 2020,15(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一体化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初探


防减救一体化应急管理概念图

架构图,应急管理,架构


依据“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的原则,在灾害风险管理以及突发事件应对法应对流程的基础上,结合应急管理部的防救业务职责,突出防范、强化救援,将灾害风险演变、处置过程划分为综合风险评估、综合监测预警、应急响应、调查救助四个阶段,如图2所示。在由孕灾环境包含的灾害系统中,应急管理的对象是致灾因子引起的灾情,应急救援的对象是承灾体,应急管理业务的四个阶段又可以分为常态(灾前)和非常态(灾中及灾后),灾前的业务以防灾为中心,灾中以救灾为中心,灾后以减灾为中心。

架构图,应急管理,架构,技术


业务架构底层采用数据湖技术,支持来自不同部门、不同传感器、不同系统的异构数据的便捷集中存储,并提供的数据流式和离线加工及分析能力,打造一套使用灵活、功能强大的企业数据架构,帮助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为克服数据湖架构,海量数据单向输入造成的数据腐烂问题。以服务于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响应以及调查救助等防减救应急管理业务的丰富知识模型为牵引,具体引接、治理、应用数据。同时,考虑现有知识体系的认知局限性,数据湖同步其他委办局与应急事件处理相关的数据目录,实现数据湖容量的逻辑扩增(图3)。2.1.5 业务流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应急管理机构的演进与发展:基于协调视角的观察[J]. 钟开斌.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8(06)
[2]“一案三制”: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J]. 钟开斌.  南京社会科学. 2009(11)
[3]事故致因理论与安全理念[J]. 陈宝智,吴敏.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8(01)
[4]事故致因理论的比较分析[J]. 罗春红,谢贤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07(05)
[5]灾害风险管理[J]. 郭志明.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6(05)
[6]综合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全面整合的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 张继权,冈田宪夫,多多纳裕一.  自然灾害学报. 2006(01)
[7]事故致因理论综述[J]. 钟茂华,魏玉东,范维澄,王清安.  火灾科学. 1999(03)



本文编号:32617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2617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f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