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新疆维汉民族文化交融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18:03

  本文关键词:新疆维汉民族文化交融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各族人民群众在建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中,一起创造出了璀璨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既凝聚着各民族在社会实践中的集体智慧,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交融的关系。其中新疆维汉民族文化的交融就是在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双向交流过程逐步实现的。民族文化间的交融涉及到社会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受到经济、政治、教育、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对新疆民族文化多样性给予充分的尊重和肯定,维护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充分发挥文化价值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支撑作用,提高中华文化的包容力,向心力,创新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由绪论和正文共五章构成,综合应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系统归纳法,从统一多民族国家长期存在的历史基础和坚持平等、团结、互助民族关系的现实基础的两个角度出发,分别从经济、政治、语言文化、宗教四个因素在新疆维汉文化交融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思考和分析。针对现阶段维汉文化交融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为提高维汉文化交融的实践成效,发挥中华共同文化对维护祖国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积极作用,作者分别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抓住“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完善双语基础教育;强化宗教界的法治观念,发挥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维汉民族 文化交融 影响因素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5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目的、意义9-10
  • 1.2.1 研究目的9
  • 1.2.2 选题的理论意义9
  • 1.2.3 选题的实践意义9-10
  • 1.3 研究现状10-12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0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4 研究方法12
  • 1.4.1 文献研究法12
  • 1.4.2 比较分析法12
  • 1.4.3 系统归纳法12
  • 1.5 创新之处12-13
  • 第2章 基本概念和研究理论基础13-19
  • 2.1 基本概念13-15
  • 2.1.1 中国学者对文化、文化交融的观点13
  • 2.1.2 西方学者对文化、文化交融的观点13-14
  • 2.1.3 本文对文化、文化交融基本概念的观点14-15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15-19
  • 2.2.1 马克思主义民族文化理论15-16
  • 2.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16-17
  • 2.2.3 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17-19
  • 第3章 新疆维汉民族文化交融影响因素的分析19-33
  • 3.1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是新疆维汉文化交融的历史因素19-26
  • 3.1.1 屯垦戍边的经济发展手段19-21
  • 3.1.2 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治理方式21-22
  • 3.1.3 多种语言文字并行的文化交流模式22-24
  • 3.1.4 不同宗教文化共存发展的格局24-26
  • 3.2 和谐的民族关系是促进新疆维汉民族文化交融的现实因素26-33
  • 3.2.1 各民族平等发展、共同繁荣的经济战略26-27
  • 3.2.2 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保障制度27-29
  • 3.2.3 双语教育体系的文化教育发展方针29-31
  • 3.2.4 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政策31-33
  • 第4章 推进新疆维汉民族文化交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33-40
  • 4.1 狭隘的民族情感削弱了对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认同33-35
  • 4.1.1 相对偏远封闭的生活环境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及时沟通33-34
  • 4.1.2 地区间的贫富差距造成民族文化交融上的心理冲击34-35
  • 4.2 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影响了文化交融的深入开展35-36
  • 4.2.1 资源开发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民族文化交融平台相对狭窄35-36
  • 4.2.2 文化市场发展滞后不利于民族文化交融渠道的拓展36
  • 4.3 教育水平偏低不能满足多渠道文化交融的需求36-38
  • 4.3.1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利于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36-37
  • 4.3.2 公共文化服务匮乏导致文化交融互动的方式过于单一37-38
  • 4.4 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制造民族矛盾阻碍了民族间的文化交融38-40
  • 4.4.1 国内宗教极端势力对友好民族关系的挑拨38
  • 4.4.2 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精神文化领域的入侵38-40
  • 第5章 提高维汉民族文化交融实践成效的对策建议40-49
  • 5.1 重视思想阵地建设,增强对中华文化共同体的认同40-42
  • 5.1.1 深化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设,抵制敌对势力的文化侵袭40-41
  • 5.1.2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拓宽民族文化交融的平台41-42
  • 5.2 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带动区域文化的繁荣42-44
  • 5.2.1 抓住“一带一路”的契机,促进文化市场的发展42-43
  • 5.2.2 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推动民族文化的交融43-44
  • 5.3 加强双语实用性人才的培养,拓宽文化交融的渠道44-46
  • 5.3.1 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44-45
  • 5.3.2 完善双语基础教育为文化交融提供有力的语言工具45-46
  • 5.4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防范打击宗教极端势力46-49
  • 5.4.1 强化宗教界的法制观念,发挥宗教文化的积极作用46-47
  • 5.4.2 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营造和谐的文化交融氛围47-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3
  • 个人简介53-54
  • 导师简介54-55
  • 获得成果目录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薇;;汉语成语与汉民族文化漫谈[J];党政干部文摘;2005年07期

2 王凤姿;;汉字与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关系探讨[J];考试周刊;2011年25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娉婷;席晓青;;论汉语歇后语的英译策略[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雅贤;新疆维汉民族文化交融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李婷婷;孝文化词语与汉民族文化特征[D];内蒙古大学;2008年

3 黄美丽;社会谚语蕴含的汉民族文化心理[D];天津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新疆维汉民族文化交融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1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1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d5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