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治理中的信任关系建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8 17:15
作为官僚科层体制与市场契约模式的替代性方案,“合作治理”是当前社会治理领域中的强势话语,并被赋予“化解公共事务治理悲剧”的崇高使命与深切厚望。而欲实现有效的合作治理,必须在多元行动主体之间构建一种稳固、持续与和谐的信任关系,其有助于简化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增强合作治理的灵活性和提高社会秩序的稳定性。从理论视角来看,信任生成受到感性认同、理性选择与关系依赖的作用,催生合作治理的行动意愿;信任传递借助经验效果、社会互动、信息媒介和形象声誉等方式途径,借此构筑合作治理的行动网络;信任运行包括权力共有、资源共享、协商共治以及责任共担等过程机制,进而达至实质性合作治理行动;信任强化沿循人际信任——契约信任——道德信任的阶段范式,不断升华合作治理的社会形态。从现实层面视之,理论预设中的合作治理信任图景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生成基石不稳,主要表现为合作共识的碎片化、合作信任的污名化、合作关系的功利化和合作环境的风险化;其次,信任关系的延展受到信任体验不佳、合作情境巨变、媒介舆论误导和信任修复困难等方面的消极影响;再次,信任关系的运行机制受到赋权共治观念转变迟滞、行政主体自身能力缺憾、...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合作治理研究现状
1.2.2 信任关系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成果简评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
第2章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建构的理论诠释
2.1 合作治理与信任关系的内涵界定
2.1.1 合作治理
2.1.2 信任关系
2.2 合作治理与信任关系的内在逻辑
2.2.1 信任关系是维系合作治理的纽带机制
2.2.2 合作治理是建构信任关系的场域要件
2.3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建构的理论依据
2.3.1 治理理论
2.3.2 社会资本理论
2.4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建构的重要意义
2.4.1 简化社会治理的复杂性
2.4.2 增强合作治理的灵活性
2.4.3 提高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第3章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建构的应然图景
3.1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生成逻辑
3.1.1 感性认同萌发合作治理意识
3.1.2 理性选择促成合作治理倾向
3.1.3 关系依赖坚定合作治理信念
3.2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延展理路
3.2.1 经验效果传递形成合作治理网络节点
3.2.2 社会互动传递扩散合作治理网络集群
3.2.3 信息媒介传递搭建合作治理网络通道
3.2.4 形象声誉传递营造合作治理网络环境
3.3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运行机制
3.3.1 权力共有是合作治理行动的前提基础
3.3.2 资源共享是合作治理行动的必要条件
3.3.3 协商共治是合作治理行动的过程规范
3.3.4 责任共担是合作治理行动的重要保障
3.4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嬗替过程
3.4.1 人际信任促进互助型治理
3.4.2 契约信任维系协作型治理
3.4.3 道德信任实现合作型治理
第4章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建构的现实挑战
4.1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生成基石不稳
4.1.1 社会结构转型剧变导致合作共识碎片化
4.1.2 落后文化消极作用造成合作信任污名化
4.1.3 工具理性过度膨胀致使合作关系功利化
4.1.4 信任危机不断蔓延引发合作环境风险化
4.2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延展通道不畅
4.2.1 随机合作的信任体验不佳
4.2.2 合作交往的社会情境巨变
4.2.3 信息媒介的舆论宣传偏颇
4.2.4 信任受损的修复难度较大
4.3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运行过程不顺
4.3.1 赋权共治的观念转变迟滞
4.3.2 行动主体的自身能力缺憾
4.3.3 多元主体的资源禀赋差异
4.3.4 集体行动中道德风险隐匿
4.4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强化保障不足
4.4.1 人际型信任关系的声誉规控乏力
4.4.2 契约型信任关系的规制措施缺位
4.4.3 道德型信任关系的约束功能式微
第5章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建构的具体策略
5.1 夯实合作治理信任关系建构的文化根柢
5.1.1 以共同的价值理念凝聚合作共识
5.1.2 以先进的文化体系塑造合作信任
5.1.3 以充分的价值理性强化合作关系
5.1.4 以良好的文化氛围化解信任危机
5.2 健全合作治理信任关系建构的延展通道
5.2.1 提高合作治理的准入门槛
5.2.2 增强合作主体的适应能力
5.2.3 完善媒介的舆论传播功能
5.2.4 建立信任受损的防范机制
5.3 畅通合作治理信任关系建构的运行过程
5.3.1 强化合作主体的赋权意识
5.3.2 注重合作治理的技能培训
5.3.3 建立合作治理资源数据库
5.3.4 健全治理绩效的责任机制
5.4 完善合作治理信任关系建构的制度基础
5.4.1 加强主体诚信的制度建设
5.4.2 加大法律法规的规制力度
5.4.3 道德自律与刚性规约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现代性脱域机制的中国信任问题[J]. 孙凤兰,邢冬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合作治理系统的演化逻辑研究[J]. 柳亦博,李倩,孙璐璐.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04)
[3]合作治理中的政社关系与角色期待——以顺德为例[J]. 石亚军,高红.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7(03)
[4]合作治理中的道德能力[J]. 王锋. 学海. 2017(01)
[5]合作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导向与治理逻辑[J]. 王婷. 行政论坛. 2016(06)
[6]合作治理:实现生态环境善治的路径选择[J]. 沈费伟,刘祖云. 中州学刊. 2016(08)
[7]由幻象到真实:社会治理权力正当性的嬗变[J]. 柳亦博,李倩.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
[8]论合作治理的路径建构[J]. 柳亦博. 行政论坛. 2016(01)
[9]合作治理的构建: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生成机制[J]. 汪锦军. 政治学研究. 2015(04)
[10]论合作治理的生成:从控制、竞争到合作[J]. 柳亦博. 天津社会科学. 2015(03)
博士论文
[1]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县域合作治理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 姜庆志.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当代中国社会合作治理体系建构问题研究[D]. 孙涛.山东大学 2015
[3]论信任[D]. 郭慧云.浙江大学 2013
[4]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 白春阳.中国人民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企业战略联盟信任机制构建研究[D]. 王有为.西华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4604
【文章来源】:湘潭大学湖南省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合作治理研究现状
1.2.2 信任关系研究现状
1.2.3 现有研究成果简评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创新
第2章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建构的理论诠释
2.1 合作治理与信任关系的内涵界定
2.1.1 合作治理
2.1.2 信任关系
2.2 合作治理与信任关系的内在逻辑
2.2.1 信任关系是维系合作治理的纽带机制
2.2.2 合作治理是建构信任关系的场域要件
2.3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建构的理论依据
2.3.1 治理理论
2.3.2 社会资本理论
2.4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建构的重要意义
2.4.1 简化社会治理的复杂性
2.4.2 增强合作治理的灵活性
2.4.3 提高社会秩序的稳定性
第3章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建构的应然图景
3.1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生成逻辑
3.1.1 感性认同萌发合作治理意识
3.1.2 理性选择促成合作治理倾向
3.1.3 关系依赖坚定合作治理信念
3.2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延展理路
3.2.1 经验效果传递形成合作治理网络节点
3.2.2 社会互动传递扩散合作治理网络集群
3.2.3 信息媒介传递搭建合作治理网络通道
3.2.4 形象声誉传递营造合作治理网络环境
3.3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运行机制
3.3.1 权力共有是合作治理行动的前提基础
3.3.2 资源共享是合作治理行动的必要条件
3.3.3 协商共治是合作治理行动的过程规范
3.3.4 责任共担是合作治理行动的重要保障
3.4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嬗替过程
3.4.1 人际信任促进互助型治理
3.4.2 契约信任维系协作型治理
3.4.3 道德信任实现合作型治理
第4章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建构的现实挑战
4.1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生成基石不稳
4.1.1 社会结构转型剧变导致合作共识碎片化
4.1.2 落后文化消极作用造成合作信任污名化
4.1.3 工具理性过度膨胀致使合作关系功利化
4.1.4 信任危机不断蔓延引发合作环境风险化
4.2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延展通道不畅
4.2.1 随机合作的信任体验不佳
4.2.2 合作交往的社会情境巨变
4.2.3 信息媒介的舆论宣传偏颇
4.2.4 信任受损的修复难度较大
4.3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运行过程不顺
4.3.1 赋权共治的观念转变迟滞
4.3.2 行动主体的自身能力缺憾
4.3.3 多元主体的资源禀赋差异
4.3.4 集体行动中道德风险隐匿
4.4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的强化保障不足
4.4.1 人际型信任关系的声誉规控乏力
4.4.2 契约型信任关系的规制措施缺位
4.4.3 道德型信任关系的约束功能式微
第5章 合作治理中信任关系建构的具体策略
5.1 夯实合作治理信任关系建构的文化根柢
5.1.1 以共同的价值理念凝聚合作共识
5.1.2 以先进的文化体系塑造合作信任
5.1.3 以充分的价值理性强化合作关系
5.1.4 以良好的文化氛围化解信任危机
5.2 健全合作治理信任关系建构的延展通道
5.2.1 提高合作治理的准入门槛
5.2.2 增强合作主体的适应能力
5.2.3 完善媒介的舆论传播功能
5.2.4 建立信任受损的防范机制
5.3 畅通合作治理信任关系建构的运行过程
5.3.1 强化合作主体的赋权意识
5.3.2 注重合作治理的技能培训
5.3.3 建立合作治理资源数据库
5.3.4 健全治理绩效的责任机制
5.4 完善合作治理信任关系建构的制度基础
5.4.1 加强主体诚信的制度建设
5.4.2 加大法律法规的规制力度
5.4.3 道德自律与刚性规约结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现代性脱域机制的中国信任问题[J]. 孙凤兰,邢冬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2]合作治理系统的演化逻辑研究[J]. 柳亦博,李倩,孙璐璐.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7(04)
[3]合作治理中的政社关系与角色期待——以顺德为例[J]. 石亚军,高红.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7(03)
[4]合作治理中的道德能力[J]. 王锋. 学海. 2017(01)
[5]合作治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导向与治理逻辑[J]. 王婷. 行政论坛. 2016(06)
[6]合作治理:实现生态环境善治的路径选择[J]. 沈费伟,刘祖云. 中州学刊. 2016(08)
[7]由幻象到真实:社会治理权力正当性的嬗变[J]. 柳亦博,李倩.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6(02)
[8]论合作治理的路径建构[J]. 柳亦博. 行政论坛. 2016(01)
[9]合作治理的构建: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生成机制[J]. 汪锦军. 政治学研究. 2015(04)
[10]论合作治理的生成:从控制、竞争到合作[J]. 柳亦博. 天津社会科学. 2015(03)
博士论文
[1]面向新型城镇化的县域合作治理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 姜庆志.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当代中国社会合作治理体系建构问题研究[D]. 孙涛.山东大学 2015
[3]论信任[D]. 郭慧云.浙江大学 2013
[4]现代社会信任问题研究[D]. 白春阳.中国人民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企业战略联盟信任机制构建研究[D]. 王有为.西华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46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24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