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选择与制度同构:省级政府“放管服”改革实施行为及诱因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8 10:01
"放管服"改革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中政府管理创新的"先手棋"和"重头戏",基于省际比较视角,选取国内9个省份的"放管服"改革实施文件作为案例,采用目标—手段链分析和文本分析法深入剖析"放管服"改革实施的整体行为逻辑。研究发现,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存在较大差异的各省份,在"放管服"改革的实施目标、实施举措、保障机制等方面却存在较大的"趋同性"。这种趋同性是地方政府"理性选择行为"的结果,而理性选择行为逻辑主要源于制度同构中的强制性机制、模仿性机制、规范性机制和竞争性机制等的共同作用。从深入思考"放管服"改革本质,精准设置改革短、中、长期目标,发挥改革保障机制实效,勇于创新和优化现有制度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文章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0(06)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国内学者研究“放管服”改革的热点与领域
本研究之所以选择这九个省份,是因为近年来它们在“放管服”改革推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方案内容完备,具有共性的可比较维度。本文通过跨省份的多案例比较研究,主要采用目标—手段链(Means-Ends Chain)分析和文本分析法,对抽取的九省“放管服”改革实施方案从实施目标、“放”“管”“服”建设举措、保障机制等几个维度进行深入比较,从中挖掘“放管服”改革实施行为中的共性要素和个性举措,在此基础上揭示“放管服”改革实施行为背后的诱因(详见图2)。四、“放管服”改革实施行为的比较分析
制度同构理论(Institution Isomorphism Theory)是由保罗·J·马焦和沃尔特·W·鲍威尔(Paul J. Maggio & Walter W. Powell)两位学者共同提出的[17]。该理论最初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回答为何组织的结构和实践越来越趋同,推动组织同质化、促使组织结构和行为趋同的内在动因是什么。该理论认为,同构强调了一种“约束性过程”,这一过程促使集群内部某一(些)个体在面临同样环境下与其他个体变得相似。同构主要包括制度性同构和竞争性同构,前者主要依赖强制性机制(Mandatory)、模仿性机制(Imitation)、规范性机制(Normative)的交互作用,促进不同组织间的同质化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加,而后者强调的是同质化与市场竞争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由于中国是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各地省委省政府是具备集体理性并且能够做出理性选择行为的组织,其决策行为是对中央战略部署的理性回应。整合制度同构理论,本文认为九省实施“放管服”改革行为趋同的内在动因包括:强制性机制、模仿性机制、规范性机制和竞争性机制,这些机制之间的互动交替促使各省级政府做出理性选择行为,进而导致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呈现行为趋同的现象(详见图3)。(一)强制性机制:源自自上而下的权威压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推进“放管服”改革:内涵、作用和走向[J]. 沈荣华.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7)
[2]“放管服”视角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J]. 王丛虎,门钰璐. 理论探索. 2019(01)
[3]“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地方政府事权承接研究——基于广东省中山市镇区的调查分析[J]. 毕瑞峰,段龙飞.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8)
[4]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亟待突破的重点问题[J]. 陈朋. 行政管理改革. 2018(07)
[5]对税收服务“放管服”与改善营商环境的思考[J]. 何代欣. 税务研究. 2018(04)
[6]加快教育“放管服”改革推进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大学权责清单制度的探索[J]. 钟晓敏.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2)
[7]我国高校权力主体关系的嬗变与重构——基于“放管服”改革视角[J]. 郑政捷,陈兴明,郑文力.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1)
[8]税收“放管服”改善营商环境的路径研究[J]. 葛玉御. 税务研究. 2017(11)
[9]深化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的思考[J]. 刘永林,周海涛. 复旦教育论坛. 2017(05)
[10]“放管服”重点领域判别:一个直辖市例证[J]. 王莹莹. 改革. 2017(09)
本文编号:3462657
【文章来源】: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20(06)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国内学者研究“放管服”改革的热点与领域
本研究之所以选择这九个省份,是因为近年来它们在“放管服”改革推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方案内容完备,具有共性的可比较维度。本文通过跨省份的多案例比较研究,主要采用目标—手段链(Means-Ends Chain)分析和文本分析法,对抽取的九省“放管服”改革实施方案从实施目标、“放”“管”“服”建设举措、保障机制等几个维度进行深入比较,从中挖掘“放管服”改革实施行为中的共性要素和个性举措,在此基础上揭示“放管服”改革实施行为背后的诱因(详见图2)。四、“放管服”改革实施行为的比较分析
制度同构理论(Institution Isomorphism Theory)是由保罗·J·马焦和沃尔特·W·鲍威尔(Paul J. Maggio & Walter W. Powell)两位学者共同提出的[17]。该理论最初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回答为何组织的结构和实践越来越趋同,推动组织同质化、促使组织结构和行为趋同的内在动因是什么。该理论认为,同构强调了一种“约束性过程”,这一过程促使集群内部某一(些)个体在面临同样环境下与其他个体变得相似。同构主要包括制度性同构和竞争性同构,前者主要依赖强制性机制(Mandatory)、模仿性机制(Imitation)、规范性机制(Normative)的交互作用,促进不同组织间的同质化伴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增加,而后者强调的是同质化与市场竞争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由于中国是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各地省委省政府是具备集体理性并且能够做出理性选择行为的组织,其决策行为是对中央战略部署的理性回应。整合制度同构理论,本文认为九省实施“放管服”改革行为趋同的内在动因包括:强制性机制、模仿性机制、规范性机制和竞争性机制,这些机制之间的互动交替促使各省级政府做出理性选择行为,进而导致在改革实施过程中呈现行为趋同的现象(详见图3)。(一)强制性机制:源自自上而下的权威压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推进“放管服”改革:内涵、作用和走向[J]. 沈荣华.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7)
[2]“放管服”视角下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J]. 王丛虎,门钰璐. 理论探索. 2019(01)
[3]“放管服”改革背景下的地方政府事权承接研究——基于广东省中山市镇区的调查分析[J]. 毕瑞峰,段龙飞.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8)
[4]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亟待突破的重点问题[J]. 陈朋. 行政管理改革. 2018(07)
[5]对税收服务“放管服”与改善营商环境的思考[J]. 何代欣. 税务研究. 2018(04)
[6]加快教育“放管服”改革推进大学内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于大学权责清单制度的探索[J]. 钟晓敏.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2)
[7]我国高校权力主体关系的嬗变与重构——基于“放管服”改革视角[J]. 郑政捷,陈兴明,郑文力. 中国高教研究. 2018(01)
[8]税收“放管服”改善营商环境的路径研究[J]. 葛玉御. 税务研究. 2017(11)
[9]深化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的思考[J]. 刘永林,周海涛. 复旦教育论坛. 2017(05)
[10]“放管服”重点领域判别:一个直辖市例证[J]. 王莹莹. 改革. 2017(09)
本文编号:34626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462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