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性融合——政务微信传播实践的场域视角
发布时间:2022-12-18 13:54
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出发点,基于对南方Z市政务微信编辑的深度访谈,本文研究认为,政务微信生产实践宜理解为新闻场域与政治场域两种文化逻辑之间的融合与冲突,理解为其间各行动主体之间的博弈。具体地,政务微信的融合形态有四,即,"忠"且"传","忠"而不"传","不忠"而"传","不忠"且"不传"。融合中的冲突性元素源于各自相异的场域逻辑,显现为融合中的行动主体——行政领导与微信编辑——在投入与效果、有为与无为、代际差异三方面的博弈。不过,两大场域在目标上可能的一致性,即,政治安全前提下的市场致效,使得政务新媒体仍存在有机融合的空间。基于此,本文尝试性地将我国政务新媒体实践概括为"博弈性融合"。
【文章页数】:21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
(一)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二)政务新媒体的两种理论视角
二、研究方法
三、新闻与政治场域之间的融合模式及现实性因素分析
(一)三种场域融合模式
(二)场域逻辑:融合的冲突性因素
(三)市场致效:融合的现实性因素
四、政务新媒体在场域融合中的博弈
(一)投入与效果
(二)有为与无为
1. 有为之“忠”
2. 无为之“不忠”
(三)代际差异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吸纳政治:自媒体时代政务微信的功能与限度——以“上海发布”为例[J]. 李汉卿.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02)
[2]政务机构媒体的兴起动因与社会功能[J]. 张志安,章震. 新闻与写作. 2018(07)
[3]网络驱动的回应性政府:网络问政的制度扩散及运行模式[J]. 孟天广,赵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8(03)
[4]政治沟通的制度调适——基于“澎湃新闻”“上海发布”“上海网信办”的考量[J]. 张涛甫,徐亦舒.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网络问政的环境与政府回应的速度——基于苏州“寒山闻钟”的实证分析[J]. 杨国兵. 理论导刊. 2016(09)
[6]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政务微信与用户的互动研究[J]. 朱颖,丁洁. 新闻大学. 2016(04)
[7]政府官方微博:形似公共领域和次私密领域的集合体[J]. 尹连根,黄敏. 国际新闻界. 2016(05)
[8]试析政务微信的传播价值[J]. 姚玉芹,田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10)
[9]政务微信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研究[J]. 阳翼,宋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04)
[10]中国政务微信的功能定位及公众利用情况调查研究[J]. 王芳,张璐阳. 电子政务. 2014(10)
本文编号:3722178
【文章页数】:21 页
【文章目录】:
一、文献回顾
(一)布迪厄的场域理论
(二)政务新媒体的两种理论视角
二、研究方法
三、新闻与政治场域之间的融合模式及现实性因素分析
(一)三种场域融合模式
(二)场域逻辑:融合的冲突性因素
(三)市场致效:融合的现实性因素
四、政务新媒体在场域融合中的博弈
(一)投入与效果
(二)有为与无为
1. 有为之“忠”
2. 无为之“不忠”
(三)代际差异
五、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吸纳政治:自媒体时代政务微信的功能与限度——以“上海发布”为例[J]. 李汉卿.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9(02)
[2]政务机构媒体的兴起动因与社会功能[J]. 张志安,章震. 新闻与写作. 2018(07)
[3]网络驱动的回应性政府:网络问政的制度扩散及运行模式[J]. 孟天广,赵娟.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8(03)
[4]政治沟通的制度调适——基于“澎湃新闻”“上海发布”“上海网信办”的考量[J]. 张涛甫,徐亦舒.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5]网络问政的环境与政府回应的速度——基于苏州“寒山闻钟”的实证分析[J]. 杨国兵. 理论导刊. 2016(09)
[6]互动仪式链视角下政务微信与用户的互动研究[J]. 朱颖,丁洁. 新闻大学. 2016(04)
[7]政府官方微博:形似公共领域和次私密领域的集合体[J]. 尹连根,黄敏. 国际新闻界. 2016(05)
[8]试析政务微信的传播价值[J]. 姚玉芹,田园.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10)
[9]政务微信受众的“使用与满足”研究[J]. 阳翼,宋鹤.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04)
[10]中国政务微信的功能定位及公众利用情况调查研究[J]. 王芳,张璐阳. 电子政务. 2014(10)
本文编号:37221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72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