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动力”视角的合作治理模式比较——以小城镇建设为案例
发布时间:2023-02-01 14:18
合作治理是多元主体实现共赢共享的有效方式,那么合作治理实践中存在何种治理模式?这些合作治理模式有何特征,推动力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深化合作治理的相关理论。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法,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例,从结构要素与动力作用两个维度建构合作治理模式,并比较分析合作治理模式的特征。研究认为:我国特色小城镇建设中主要存在政府主导的外生型合作模式、社会主导的内生型合作模式以及市场主导的内生型合作模式等三种合作治理模式;合作治理模式的直接影响因素是治理主体功能的强弱,同时受到区位条件、人文历史资源等外部环境的影响;结构要素与动力作用在合作治理模式的有机整体中相互作用、互促共生;由于动力作用变量的溢出性与效益转化速度不同,导致其与结构要素互动的结果显著不同。未来研究可重点关注治理结构的复杂性与治理动力的多重性对合作治理模式的影响。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 问题提出:如何进行特色小城镇合作治理?
2 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特色小城镇合作治理模式的分析维度
2.1 文献综述
2.1.1 合作治理及其模式
2.1.2 小城镇建设中的治理研究
2.2 研究框架
3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4 案例研究: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合作治理
4.1 上海枫泾镇的合作治理
4.1.1 治理主体:政府规划引领与政企合作
4.1.2 治理方式:以政务活动为基础的交流互动
4.1.3 治理内容:发展全产业链及配套式服务
4.1.4 动力作用:以政策及土地资源投入提升经济产值
4.1.5 案例小结
4.2 安徽宏村镇的合作治理
4.2.1 治理主体:社会组织繁荣发展与政社合作
4.2.2 治理方式:以组织章程规范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事务
4.2.3 治理内容:构建“旅游+”的多模块化产业体系
4.2.4 动力作用:以乡土和党建人才支撑社会事业发展
4.2.5 案例小结
4.3 贵州茅台镇的合作治理
4.3.1 治理主体:企业集团跨越式发展与政企合作
4.3.2 治理方式:建立联席会议与平等对话机制
4.3.3 治理内容:围绕城镇转型开展四大整治工程
4.3.4 动力作用:科研及人才体系建设驱动经济效益提升
4.3.5 案例小结
5 合作治理模式的讨论与分析
5.1 合作治理模式的建构
5.2 合作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与层次关系分析
5.2.1 合作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5.2.2 结构要素与动力作用的关系是怎样的?
6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因果机制的案例选择方法[J]. 叶成城,唐世平.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9(10)
[2]不同情境下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行动”博弈与协同因素研究[J]. 王红梅,谢永乐,孙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8)
[3]问题导向的整体性城市治理模式建构[J]. 李华. 社会科学家. 2018(11)
[4]公共服务合作治理的主要模式与优化对策[J]. 王家合,赵喆,柯新利. 中国行政管理. 2018(11)
[5]突发旅游公共卫生事故合作治理的网络特征研究——以10·8海螺沟食物中毒为例[J]. 邹永广,朱尧.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6]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一种具备操作性的治理方案[J]. 熊光清,熊健坤.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03)
[7]动态演化视角下区域环境治理的府际合作网络研究——以京津冀大气治理为例[J]. 孙涛,温雪梅.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5)
[8]治理导向的同城化战略实施研究[J]. 聂晶鑫,黄亚平. 现代城市研究. 2018(04)
[9]治理网络谣言:政府与网络社团的合作模式探析[J]. 欧阳果华.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4)
[10]特色小镇“全域化”生态治理:政治语境、系统建构与政策路径——基于苏浙案例的分析[J]. 李志强.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2)
本文编号:3734234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1 问题提出:如何进行特色小城镇合作治理?
2 文献综述与研究框架:特色小城镇合作治理模式的分析维度
2.1 文献综述
2.1.1 合作治理及其模式
2.1.2 小城镇建设中的治理研究
2.2 研究框架
3 研究方法与案例选择
4 案例研究:特色小城镇建设中的合作治理
4.1 上海枫泾镇的合作治理
4.1.1 治理主体:政府规划引领与政企合作
4.1.2 治理方式:以政务活动为基础的交流互动
4.1.3 治理内容:发展全产业链及配套式服务
4.1.4 动力作用:以政策及土地资源投入提升经济产值
4.1.5 案例小结
4.2 安徽宏村镇的合作治理
4.2.1 治理主体:社会组织繁荣发展与政社合作
4.2.2 治理方式:以组织章程规范社会主体参与公共事务
4.2.3 治理内容:构建“旅游+”的多模块化产业体系
4.2.4 动力作用:以乡土和党建人才支撑社会事业发展
4.2.5 案例小结
4.3 贵州茅台镇的合作治理
4.3.1 治理主体:企业集团跨越式发展与政企合作
4.3.2 治理方式:建立联席会议与平等对话机制
4.3.3 治理内容:围绕城镇转型开展四大整治工程
4.3.4 动力作用:科研及人才体系建设驱动经济效益提升
4.3.5 案例小结
5 合作治理模式的讨论与分析
5.1 合作治理模式的建构
5.2 合作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与层次关系分析
5.2.1 合作治理模式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5.2.2 结构要素与动力作用的关系是怎样的?
6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因果机制的案例选择方法[J]. 叶成城,唐世平.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19(10)
[2]不同情境下京津冀大气污染治理的“行动”博弈与协同因素研究[J]. 王红梅,谢永乐,孙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9(08)
[3]问题导向的整体性城市治理模式建构[J]. 李华. 社会科学家. 2018(11)
[4]公共服务合作治理的主要模式与优化对策[J]. 王家合,赵喆,柯新利. 中国行政管理. 2018(11)
[5]突发旅游公共卫生事故合作治理的网络特征研究——以10·8海螺沟食物中毒为例[J]. 邹永广,朱尧.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4)
[6]多中心协同治理模式:一种具备操作性的治理方案[J]. 熊光清,熊健坤.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03)
[7]动态演化视角下区域环境治理的府际合作网络研究——以京津冀大气治理为例[J]. 孙涛,温雪梅.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5)
[8]治理导向的同城化战略实施研究[J]. 聂晶鑫,黄亚平. 现代城市研究. 2018(04)
[9]治理网络谣言:政府与网络社团的合作模式探析[J]. 欧阳果华.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4)
[10]特色小镇“全域化”生态治理:政治语境、系统建构与政策路径——基于苏浙案例的分析[J]. 李志强. 城市发展研究. 2018(02)
本文编号:37342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734234.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