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行政管理论文 >

微传播环境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13 18:44
  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转型期高风险矛盾凸显,各种突发事件频发,加之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舆情的影响扩大。舆情的管理工作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以及社会安定,尤其是近年来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而频发的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现实社会舆情在互联网上的反映,是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在网上的集中反映,本质上其实是现实社会的矛盾在网络上的体现。在微传播的环境下,很多突发事件都是先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传播,随后引起了大规模的网络舆情,而网络舆情进入衰退期的关键也在于这些“微”媒体用户行为。因此要深刻认识互联网和互联网时代,正确理解和把握网络舆情和网络社会的转征规律;加强网络舆情的研究,重视网络舆情信息的分析、管理和引导,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机制,创新网络舆情治理必将对社会健康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有以下内容:一是微传播的环境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这样的传播环境之下网络舆情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征和发展阶段。因为手机网民的增多,使用微信、微博的公众占了大部分,这些社交媒体即时传播的特点...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缘起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涉及学科、主题分布及发表年度趋势分析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2.3 国外研究状况
        1.2.4 研究评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3.3 比较分析法
2 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微传播
    2.2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
    2.3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
        2.3.1 舆情与网络舆情的概念
        2.3.2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特点
        2.3.3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的必要性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舆论场域
        2.4.2 议程设置理论
        2.4.3 数字化生存
3 微传播环境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结构性影响
    3.1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中“微”舆论场的形成原因
        3.1.1 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特点加速网络舆情聚集
        3.1.2 漠视公众知情权推动网络舆情形成
        3.1.3 微博、微信等媒体引导网络舆情形成
        3.1.4 公众认知促使网络舆情产生
    3.2 微传播环境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特征
        3.2.1 关联性:主体、主题与情绪
        3.2.2 动态性:信息的动态性与情绪渲染
        3.2.3 复杂性:多元意见的充斥
        3.2.4 破坏性:致使事件恶化
    3.3 微传播环境下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发展阶段
        3.3.1 潜伏期
        3.3.2 爆发期
        3.3.3 裂变期
        3.3.4 衰减期
4 我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存在问题
    4.1 我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发展状况
        4.1.1 制度层面
        4.1.2 组织层面
        4.1.3 人员层面
        4.1.4 舆情监测机构
    4.2 我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的难点
        4.2.1 舆情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4.2.2 主体间的互动性增强且呈现非理性特征
        4.2.3 网络群体集合行为特征
    4.3 我国当前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主要问题
        4.3.1 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的制度不健全
        4.3.2 部门内部协调不力
        4.3.3 官员网络舆情意识欠缺
        4.3.4 官方信息发布迟缓
        4.3.5 官方发声渠道缺失
        4.3.6 政府主导的智能化网络舆情监测方式缺失
5 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改进思路
    5.1 主体
        5.1.1 以政府为主导
        5.1.2 媒体和公众共同参与
    5.2 基本原则
        5.2.1 主动回应
        5.2.2 发出一致声音
        5.2.3 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
        5.2.4 提倡自由与保持秩序相结合
    5.3 技术层面
        5.3.1 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
        5.3.2 完善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5.4 制度层面
        5.4.1 制定网络信息和网络群体分级制度
        5.4.2 完善部门联动协调制度
        5.4.3 完善责任追究制度
    5.5 人员配置层面
        5.5.1 部门配置
        5.5.2 寻找和培育意见领袖
        5.5.3 发挥网络发言人的作用
        5.5.4 积极与网民互动
    5.6 观念层面
        5.6.1 提高政府官员网络舆情意识
        5.6.2 加强网民媒介素养的培育
    5.7 媒体层面
        5.7.1 建立与新媒体的合作机制
        5.7.2 改变与传统媒体合作现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7421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zhengwuguanli/37421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f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